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3|回复: 0

方丈还俗完婚更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1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这则新闻一经推出,之所以立刻震惊网络,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则,方丈

还俗结婚的,不仅于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而言,实属闻所未闻,就连身为筇竹寺的修

观老法师也表示是“第一次听说”;二则,正如一些网友感到困惑不解的:“在众人眼

中,清贤方丈不仅是德高望重的高僧,而且还担任着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市佛教协会

副会长等职,怎么能说还俗就还俗呢?”当然,也有少部分网友担心如此一来,会影响

“出家人”潜心修炼,乃至最终败坏宗教界的风气。
  
  其实,无论是第一次听说方丈还俗也好,还是一些网友对位居昆明市政协委员、昆

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的方丈的还俗行为感到困惑也罢,抑或对方丈还俗有这样那样的担

心,我觉得大家都没有必要对这件事进行过度关注和解读。毕竟,一则,人家清贤决定

还俗之前是打了辞去筇竹寺掌门大方丈一职的报告并得到批准的,二则,作为一种生活

方式,无论选择脱俗、超俗还是还俗,都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只要其选择不违背法律

和有关教旨教规,都无可非议。何况,换种活法,以便领略一下人生别样的风景也没有

什么不对。
  
  不过,通过清贤方丈“逃离”寺庙这件事,也不由地使我联想到时下形形色色的另

类遁入空门现象。如果说清贤方丈“逃离”寺庙,某种程度上,既体现了其决择的内心

勇气,也源于其人生豁达的智慧,那么,时下的一些人,人虽未出家,心却早已“出家

”了,则只能让正直善良的人所不耻。具体情形有,或隐于清谈,或隐于游乐,或隐于

自设的桃花源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却对时事漠不关心,却对现实中明显存在的贪

污腐败、贫富差距、体制弊端、侍强凌弱等现象和百姓急切的呼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而这正是制造腐败现象和既得利益者所求之不得的,他们的腐败行径、垄断行为、霸

王作风等,因为“出家人”一多,就更少受到监督和受制裁,因而就更少忌惮了。对此

类身尚未来得及披袈裟,即身还在红尘中拼命挣扎、心却早已归隐于佛门胜地之人,我

们不是更应该加以关注和值得警惕吗?
  
  殷鉴不远的例子是,安徽省原副省长兼池州市委书记的何闽旭,当在他执政的地盘

突发一起险些演变成重大的政治事件时,有关部门向他请示问如何处理,他却连事情的

详细经过都未搞清,就匆忙挂机,与情妇继续逍遥沉醉在赶赴佛教胜地九华山的途中,

结果本来可以及时避免的小事件闹到最后不得不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警力,花了大量的

时间对肇事司机和群众进行说服解释工作,才使司机与群众、群众与派出所相互之间的

对立冲突息纷停争,在当地造成了恶劣影响,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形象。试想如果当时

何闽旭不是隐于自己自设的“桃花园”中,心中时刻想着一方稳定,时刻想着群众疾苦

冷暖,时刻想着党与人们的重托和寄望,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事情不是向相反的方向

发展吗?
  
  更何况,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打着专家、学者、教授、作家等旗号的“

出家人”,例如经济学界的某些经济学家,就是典型的“出家人”,本来研究经济方面

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是为国家和广大群众服务的,但事实上他们的身体虽然还是自己

的,心早已被利益集团绑架了、劫持了、收买了,成为不折不扣的犬儒经济学家;还有

一些文人墨客,本来肩负着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的重任,应该把笔触

多伸向普通人的心灵、思想深处,热烈地主张着所是,热烈地鞭挞着所非,热情地讴歌

我们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但实际上很多号称作家的人,早已忘记了自己

的神圣使命,尽写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家长里短的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小

资文字”。他们虽然身处在这个时代,但不客气说,时代已将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真的出家了倒也无所谓,怕的是身在红尘,却对国事、家事、天下事漠不关心!对

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不闻不问!

本文转载 鲜气博客http://www.lingchewang.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4 05:27 , Processed in 1.3153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