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信阳市第十三小学通过入队仪式、寻访实践、红色宣讲等活动,立志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信阳市第十三小学总校隆重举行“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2025年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主题活动暨新队员入队仪式。师生齐聚操场,共同见证新队员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庄严时刻。 




主持人:李一诺



仪式在激昂的《出旗曲》中拉开序幕。旗手与护旗手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全体队员们目光紧紧追随那抹象征信仰的红色。





指挥:汪熙媛
随后,嘹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响彻校园上空,唱出了新时代少年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与向往,更唱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

大队委员雷歆悦庄重宣读新队员名单






五年级老队员们手持红领巾,小心翼翼地为新队员系上人生中第一条红领巾——这抹鲜红既是革命胜利的象征,更是责任与传承的见证。佩戴完毕,新老队员互敬队礼,红色的薪火在眼神的交汇中完成传递。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新老队员们高举右拳,铿锵的誓言回荡在校园,字字千钧,既是对少先队组织的郑重承诺,更是对建队76周年的深情献礼。


学校少工委主任、校长王秀娟为二年级新队员送上祝福,并对全体队员提出希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老队员代表二(1)中队王一诺随后发言,她用坚定的声音表达了作为少先队员的自豪,号召新老队员们都要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活动最后,全体队员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庄严呼号。在庄重的《退旗曲》中,队旗缓缓退场,仪式圆满落幕。 此次活动不仅为少先队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以建队76周年为契机,在少年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学校将持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队员们传承奋斗精神,让“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生根发芽。


湖东校区

红领巾心向党,强国志践于行。2025年10月14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这个光荣的日子里,信阳市第十三小学湖东校区以“强国复兴有我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为254名新队员举行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新队员入队仪式。




主持人:舒畅
仪式在激昂的旋律中正式拉开帷幕。旗手们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护卫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入场。全体队员肃立,向队旗行注目礼,炽热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组织的向往与崇敬。




旗手:张陈烊 刘俊熙 李静好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的队歌在校园上空回荡,唱出了队员们继承传统、接续奋斗的决心。

指挥:任冰茹
学校大队委郑重宣读了254名新队员名单,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少先队组织更加充满活力。

大队委:徐砳砳
在《红领巾飘起来》的旋律中,老队员庄重地为新队员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新老队员互敬队礼,完成了责任的传递与荣誉的继承。







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新队员们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铿锵的誓言,是他们对自己、对组织许下的郑重承诺。



学校少工委委员陶校长向新队员致以祝贺,并围绕“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勉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锤炼品格,争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这呼号声,是全体少先队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回答。

仪式在庄严的退旗曲中圆满落幕。







胸前的一抹鲜红,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耳畔的铮铮誓言,是一份坚定的承诺。仪式结束后,新队员们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自豪与坚定。他们纷纷表示,从今天起,要以大哥哥大姐姐为榜样,努力学习,关心集体,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让“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从校园里的每一次进步、生活中的每一次实践开始,生根发芽。


北京路校区

当秋日的风裹着桂香掠过校园,10月13日的晨光里,鲜艳的红领巾如一团团跳动的火苗,将信阳市第十三小学北京路校区映衬得格外明亮——这一天,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的日子,二年级第二批新队员入队仪式,正以最庄重的姿态,拥抱一群稚嫩又炽热的少年。



学校副校长、少工委副主任、大中队辅导员与二年级全体师生静静等候,当庄严的出旗曲响起,队旗伴着风的韵律缓缓前行,老队员与辅导员们的队礼笔挺而赤诚,新队员们仰着的小脸上,满是藏不住的期待与敬畏,目光追着那抹鲜红,似要将“先锋队”的荣光刻进眼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二22中队的叶昕晗扬起清亮的嗓音指挥着,带领全场唱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稚嫩的声线里蕴含坚定的力量,像春日里抽芽的新枝,带着蓬勃的向往,将少年们对少先队的热望,唱进了秋日的晴空里。

大队辅导员员葛瑶温柔又郑重地念出新队员名单——陈冠淇、李清筱……,是学校少工委依照入队标准,从无数个“积极向上的课间”“乐于助人的瞬间”里筛出的星光。当《红领巾飘起来》的旋律轻轻漾开,老队员代表们捧着叠得整整齐齐的红领巾,踮着脚、细心地为新队员系在胸前:指尖绕过领口的弧度,掖好巾角的褶皱,那抹红落在孩子们的胸前,像一朵热烈的花,把“责任”与“光荣”,轻轻系在了他们的心尖上。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大队辅导员的领誓声刚起,新队员们便高高举起右拳,小小的拳头里攒着认真的劲儿,“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誓词从清亮的童声里迸发,每一个字都像小鼓槌,敲在胸口,也敲开了少年们关于“担当”的最初认知。 



少工委副主任余岚岚给予期望,俯下身轻轻抚了抚新队员胸前的红领巾,眼里是化不开的温柔:“孩子们,这条红领巾,是无数先烈的热血染成的光。往后的日子里,要让它指引你:遇见同学有困难,主动伸伸手;课堂上的知识,好好装进小脑袋;遇见不文明的事,要勇敢站出来——你们要做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好孩子,在少先队的大家庭里,长成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呀。”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当响亮的呼号声撞在云霄里,退旗曲缓缓响起,队旗带着少年们的誓言,慢慢退场,而那胸前的红领巾,却似永远燃着的光,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亮着。




戴上红领巾,就接过了成长的接力棒。从此,这些小小的身影,有了“少先队员”的新身份:他们会在课间扶起摔倒的同学,会把课本里的知识读得更响亮,会把“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悄悄种在心里。这抹红,是荣光,是指引,更是少年们逐梦路上,永不熄灭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