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回复: 0

让“课本游”成为“行走的课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五一假期,在安徽黄山“猴子观海”景点,小学生吴同学带着二年级课本,展示《黄山奇石》一文。吴同学说,终于见识到课文里的风景了。

多年前被收录进小学语文教材的《黄山奇石》,曾是几代人的记忆。十几年过去了,许多人还记得小时候背诵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而吴同学带着课本游黄山,言称“见识到课文里的东西”,这无疑是“跟着课本去旅游”的一个生动实践。

“课本游”或“跟着课本去旅游”,是一种将书本知识与实地旅游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课本中描述的地点,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课本中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够促进教育与旅游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跟着课本去旅游”近年来已经成为假日出游的一个“新玩法”,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带娃“跟着课本去旅游”。中小学课本中描绘的迷人场景,展现着祖国各地富有特色的文旅资源。如今,一段段课本中的文字,正成为学生脚下丈量的“现实”。

“课本游”等特色文旅产品也成为深受欢迎的亲子游产品。家长和孩子一起,跟着课本中的事件、景色选择出行地点,实地感受课本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不少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景点、历史名人故乡,假期里便成为“课本游”的热门文旅资源,这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旅游成为“寓教于乐”的重要途径。

开发“课本游”具有诸多积极意义,既有利于孩子们巩固学科知识,放松身心,又有助于学生们跳出课堂,领略大千世界的美好。

“课本游”的最大特色是将多学科结合,以旅游为主题,将文化、历史、地理等串联起来。这种在游玩形式上进行创新,是旅游需求升级换代的生动体现。此外,课本游和亲子游相结合的特点,更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

总之,让“课本游”成为“行走的课堂”,可以使“知行合一”更有效,让假日旅游更有意义。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刘天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5-9 23:44 , Processed in 1.1764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