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聚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展示我市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讲述师德标兵的感人事迹,号召全市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争当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今天的《师德标兵风采》专栏,为您展播潢川一中教师余冬梅。 

余冬梅,潢川一中地理教师,任教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先后荣获信阳市先进个人、文明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她如寒冬里怒放的梅花,坚韧有力量,用她朴素的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她用慈母的情感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从不提条件,从不抱怨,把教学做到细心精致,把关爱做到无微不至,“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勤于学习 爱岗敬业 

她勤于钻研业务,善于抓住机会潜心学习。她深知: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沿,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们服务。她多次参加校优质课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2019年为了参加河南省地理优质课大赛,在信阳市教研室孟勇教研员的辅导下,不停打磨课堂,暑假冒着炎热酷暑,在市里和县里来回奔波,意外地膝盖半月板受伤,在信阳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9月份开学,她毅然带着伤痛走上讲台,上楼梯还要借助拐杖,学校师生都看见眼里,很受感动,同事们纷纷表示,从余老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民教师忠于职责地执着,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师德”,展现了教师职业的深刻内涵,树立爱岗敬业的标杆。功夫不负有心人,余老师带着疼痛参加2019年省优质课大赛,荣获省一等奖。余冬梅老师的课堂更是真实的、丰富的、有人情味的。学生们特别喜爱她设计的教学方式,复杂的难记忆的知识点用熟悉的歌曲串联起来,学生感觉有趣有效有收获。她设计的探究性学习课堂,学生积极思考,在质疑和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年级第一,学生称她为“活波可爱的小余老师。”
关爱学生 撒播阳光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缺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发展。”余冬梅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2020年,有一名学生和家人经常发生矛盾,学生母亲教育上过度地控制孩子,孩子叛逆有离家出走的动机,余老师及时联系父母,并亲自去孩子家和家长谈心,家长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余老师亲自带着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心理辅导,结果是孩子母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一天早晨孩子母亲给余老师发遗言说:“再见了余老师!”。余老师赶紧坐车赶到学生家里,孩子母亲此时精神有些失常,有轻生的行为,余老师耐心地劝说,才避免悲剧的发生。后来的日子里,余老师在经济上给予这个学生帮助,买买衣服,买买零食,经常鼓励孩子走过这段至暗的日子,三年后孩子也考上了新乡医学院。余老师凭着一颗爱心做好了教育中的点点滴滴,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职业座右铭。
感恩生活 回报社会 

余冬梅对世界万物心存感激,把自己比作“微光”,用微光点亮微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2021年12月8号夜自习回家,在小胡同遇见一位老奶奶在商铺屋檐下避雨,寒风冷雨中的老奶奶很可怜,余老师走上前问问老人怎么不回家,老人回答不清楚,应该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余老师最后在老人兜里找到家人联系方式,并带着老人吃一碗胡辣汤,一起等候家人接她回家。老人的亲人非常感谢,感激地说:“一中老师素质高,为人善良”。余老师说:“生活中我也得到很多同事朋友还有陌生人的帮助,我回馈一点社会是应该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播种子,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冰心的这段话时时激励着余冬梅老师,她也是这样做的,努力践行着一名教师的教育初心——教书育人,用责任心爱心播种希望,收获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