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3|回复: 0

“冬日暖阳下的约定:大河报小记者们走进豫见江南,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7: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 通讯员万晓宇
“洋姜原来是这样挖的!”
“我要把这些洋姜拿回家给妈妈做菜用。”
“今天我是劳动大赛第一名!”


11月19日,满怀对丰收与劳动的向往,200名大河报小记者前往平桥区“大埠口·豫见江南田园综合体”开展研学活动。此次研学以“探索多彩世界,共享丰收喜悦”为主题,活动丰富、参与性强、体验感十足。小记者们在活动中收获了果实、收获了快乐。此次活动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高度评价。
精心筹备——打造精品研学品牌
初冬暖阳,也是风景如画的季节。为了让大河报小记者在短暂的温暖时节走向户外,体验丰收的美好,大河报信阳小记者训练营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划,奔赴全市多个研学目的地进行考察,最终选定位于信阳市平桥区、出山店水库大坝下的“大埠口·豫见江南田园综合体”。


“大埠口·豫见江南田园综合体”位于出山店水库北坝头、环湖路两侧,甘岸办事处孔庄村、徐堂村,主题定位是“四季花海、心动江南”。总占地面积2647.43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投资周期5年,是每年都会上热搜的信阳著名网红打卡地之一。
目前,该综合体已经具备强大的游客接待能力。共享菜园、千亩荷塘、5G温室大棚、四季花海、移民文化博物馆等,都已经运营得非常成熟。
踏上田野——共享丰收喜悦
11月19日,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正式开始。
当天一早,200名小记者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早早报到集合。有家长介绍,小记者们非常期待此次研学,有的早上5点多就起床做准备工作。有的小记者不仅带了用于记录的笔记本和纸,还带了相机。
紧张有序的集合点名环节之后,各发车点的大巴同时发车,向豫见江南进发。
在大巴车上,小记者们合唱歌曲、行飞花令,车厢中充满欢声笑语和孩子们对田园劳作的向往。
大巴到达豫见江南后,大巴行驶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上,沿途遍地的鲜花、农作物让小记者们欢呼雀跃。研学基地的老师们和大河报小记者站的老师们“会师”,共同向小记者对豫见江南进行了简单介绍, 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在集结的间隙,小记者们纷纷自告奋勇做起自我介绍,将自己自信、阳光、开朗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挖洋姜——土地里长出的金疙瘩


此次研学活动由于小记者们人数众多,分为多组交叉进行。
樱花岭挖洋姜,是此次研学活动最受小记者们期待的活动之一。
豫见江南的共享菜园中,为方便小记者挖掘,一畦一畦的洋姜地已经被工作人员清理完枝蔓,只留下一条条笔直的垄,一块块鲜嫩的洋姜就藏在垄中。
工作人员反复向小记者们交代安全事项,随后,向他们分发袋子,挖洋姜活动正式开始。一时间,洋姜田里处处散落着小记者的身影,惊叫声不绝于耳:“这堆泥巴里竟然藏了这么多小洋姜!”“这里居然还有!”“看,我挖的这个有这么大!”不一会,一双双沾满泥土的小手就端起了一捧捧新鲜的洋姜。“你挖的个头最大!”“你挖的最多!”不一会,收获满满的小记者们互相分享起自己的成果。“我回家让妈妈做仔姜鸭!”“我回家要把洋姜腌制起来!”很快,小记者们便探讨起洋姜的吃法。
参观5G智慧大棚——农业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挖完洋姜,小记者们进入5G智慧大棚参观。宽阔的大棚,多种多样的农作物,全自动化的种植设施,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参观完大棚,在豫见江南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开始进行植物扦插。大家扦插的植物为“碰碰香”,这种植物可谓全身都是宝,不仅闻起来香,叶片还能泡茶、食用。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用一点枝叶,适当的水分和土壤,就能让“碰碰香”长成大植株。根据老师教授的方法和大棚里提供的专用工具,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扦插,并摆放到大棚内,等待小小的枝叶长成繁茂的植株。
种下一棵植物,也是孕育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更是播撒下希望。
午餐——用光盘感激劳动


精彩的研学活动,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餐时间。在豫见江南宽敞明亮的自助餐厅里,营养美味的午餐正等待着大家。
上午挖洋姜、扦插植物,是考验体能的劳动体验活动。平时难得进行如此强度劳动的小记者们体力消耗较大。不到中午12时,大家纷纷关心起午餐。
当天的午餐,是豫见江南餐厅根据儿童的口味,兼顾营养全面,精心准备的“田园套餐”。不仅有鸡腿,还有虾仁炒豌豆,酸辣土豆丝,以及西红柿炒鸡蛋、麻婆豆腐等。除了正餐,还有水果、糕点、米酒汤圆。合理的搭配,洁净的就餐环境,让小记者们胃口大开。不一会,大部分小记者们就狼吞虎咽,将餐盘中的食物一扫而空。不少小记者还纷纷主动添饭、添菜、加汤。
很快,一张张像是清洗过的餐盘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我光盘、我光荣!”“在家里就没有吃这么多!”面向镜头,小记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光盘。
作画、划船、参观——放飞童心


午餐过后,小记者们又变得精神抖擞起来。随后,在暖阳的照耀下,小记者们来到“豫见江南大型菊花艺术展”的展区参观。千姿百态、争芳斗艳的菊花让小记者们目不暇接;菊花组成的各种造型让小记者们啧啧称奇,纷纷在相应的属相前拍照留念。
在豫见江南百亩粉黛乱子草的小路上,小记者们以团扇和风筝为画布,将无限的想象力,呈现于画布之上。色彩斑斓的图画,正像孩子们的童年,在旷野之中格外醒目。
在豫见江南的荷花塘里,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和带队老师的帮助下,登上造型各异的小船,泛舟于宽阔的水面,看水中鱼儿嬉戏,投喂随处可见的锦鲤。他们的笑声像波浪一般扩散到四面八方。


“追梦篇集中展示的是淮河七百年来的泛滥史,治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出山店水库‘两下三上’的艰难历程……”在出山店水库移民文化展示馆,随着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解说,小记者们依次参观了追梦、奋斗、安居、回响四个篇章展厅,也对出山店水库七年的建设史,以及39558名移民的搬迁史和各级移民干部的奉献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家纷纷感叹,治理淮河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随着太阳西斜,研学活动也即将落下帷幕。小记者们提着自己挖的洋姜,碧绿的碰碰香,依依不舍地登上返程的大巴。


小记者心声——还要参加!
全天都在微信群中跟踪孩子动态的家长表示,本次研学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帮助孩子们了解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学习了植物扦插的知识,体验了科技带给生产和生活的便利,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了食物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更懂得珍惜食物,也唤起了孩子们对农事活动的兴趣,为孩子们创造了宝贵的童年回忆。
当天夜间,在微信群中,家长们纷纷向带队老师传递孩子们的心声:
“下周我还要参加!”
“这样的活动真有意思!”
“我要用周记把这一天记下来!”


大河报信阳小记者站工作人员介绍,大河报小记者训练营将持续开展多种主题的研学活动,以开拓小记者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为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创造一个放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助力。


大河报小记者站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策划近千场各类参观、访学、研学活动,如走进公安局、消防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地震局等机构参观。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全市的小学生通过大河报小记者这一平台,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习的内生动力,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交到了趣味相投的好朋友。大河报小记者训练营已成为信阳市落实“双减政策”、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目前,大河报信阳小记者训练营正在招生中,全市小学生均可报名参与。
相关链接:
大埠口·豫见江南田园综合体将按照省级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求,通过体现“水有灵、花为媒”特色,布局七类重点项目:旅游综合服务类项目、花卉观赏体验类项目、亲子游乐休闲类项目、5G智慧农业种植类项目、度假民宿康养类项目、江南水街商业休闲项目、中小学研学基地项目。重点满足信阳及周边城市人的休闲与娱乐、运动与健康、度假和养老的生活需求,打造具有烟雨水乡、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4A级景区以及省级田园综合体,同时解决群众脱贫、移民就业、学生研学旅行、传统文化传承等库区郊区发展难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3-12-8 23:29 , Processed in 1.3076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