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今年5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第二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在此期间,我台将刊发《落实各方责任 造福千万家庭》宣传专栏,今天为您推出《家校齐心携手,共育美好未来》。
家校齐心携手 共育美好未来
罗山县第一中学校长 罗磊
近年来,罗山县一中着眼于孩子、父母和教师共同成长,通过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激活各方面的发展因子,让师生、学校、家庭逐渐成为了相得益彰的共同体,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领导重视 制度完善
每学期都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德育处每学年都制订专项工作计划,使家长学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内容,形成了上下协调、多方协作的家庭教育管理模式,增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实效。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家长学校制度,保证家长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经常召开家委会会议,介绍学校、年级、班级近阶段开展的工作和学校收费情况通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建议。
优化课程 注重实效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年龄段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借力并开设“最适合”家长的课程,解答家长的家庭教育难题,收到良好效果。一是借力优质网络资源。家长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授课安排的频率、时间长短上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通过《家长大讲堂》和家校共育数字平台或APP等方式加强对家长的专业培训。课程着重解决当前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家长的教育认知,有效解决家长的困惑和问题。二是推出自创课程。广泛调研、征集各年龄段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开设“最适合”家长的课程。学校专门编印了家教读本——《初中生手册》,免费分发给家长,人手一册。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开设新生家长课程班,发放《小初衔接家长手册》。学生九年级毕业时,专门举办毕业生家长课程班。三是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宣讲。近年来,我校先后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冀未来、青少年学习生涯规划导师、金牌讲师赵弘凯、刘勇等为家长们做专题培训。他们通过真实的案例指导家长如何做智慧的父母、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等,这些接地气的专题讲座收效明显。
强化师资 提升能力
组建了由学校部分行政领导、校外法制副校长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组成的校本家教讲师团,充分发挥这些讲师的专业特长,为家长的科学教子指点迷津。同时努力挖掘社会资源,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家长做专题讲座。德育处经常对班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利用班主任例会组织班主任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学习,并组织多名教师到郑州、登封、开封等地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等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水平。
多措并举 适时跟进
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初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问卷逐一分析形成专题报告,对学校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发挥积极作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向家长反馈,给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做心理健康辅导,同时给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指导家长科学介入,做好家长育儿咨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家校互动。注重家访工作,经常组织大走访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和老师互通信息,也鼓励家长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为班级和学校的工作出谋划策。创新活动载体。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总能看到家长忙碌的身影,如艺术节为班级编排节目甚至直接参与节目,亲子同乐;运动会为孩子呐喊助威,做孩子的忠实观众;励志感恩教育大会,学生和家长互动;寒暑假期间,学生、家长一起阅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制定“优秀家长”评选办法,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并在家长会上进行表彰,邀请优秀家长代表上台交流家教心得。既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家长的积极性,又可以分享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多元评价 创新机制
家长学校建设中,学校给予孩子随时评价家长的权利,并且根据家长在教育上的表现,在与老师合议之后,评出一定的分数,在另一层面评估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家长、孩子和老师交互、动态评价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报告单主体由“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30个评价发展点组成,每个评价点既是学校工作的着力点,又是学生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及时评价、肯定激励等方法,共同关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