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茶文化,该如何下手?
正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习茶实践之余,不妨先从书籍文字里,获取破译“茶密码”的线索与法门。
今天小懂就为大家推荐几部茶书佳作,一起来看看你都读过哪几本吧?

传世经典——《茶经》
作者:陆羽

就像读史书,一定绕不开《史记》一样。说到茶书,自然要提到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直到如今,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等名句依旧在茶圈广为流传。

二十世纪新茶经——《茶经述评》
作者:吴觉农

如果您觉得读原文的《茶经》太过艰涩,那小懂推荐大家一定要搭配吴老的《茶经述评》。
《茶经述评》是吴觉农先生晚年主编的一部校译评述唐代陆羽《茶经》的专门著作,以严谨的注释、丰富的内容为学术界所推崇和赞誉。
《茶经述评》不仅注释校译《茶经》,还依《茶经》体例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与拓展,推动了我国茶学的新发展,堪称“二十世纪的新茶经”,在茶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茶业百科——《中国茶经》
作者:陈宗懋

2003年,70岁的陈宗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院士。
《中国茶经》由陈宗懋教授任主编,邀请茶学界、医学界多名家编著而成,是继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文化性和经典性相结合的茶业百科全书。
《中国茶经》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选择严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类茶书,如果能认真研读几遍,绝对能很大程度提高大家的茶学知识水平。

图文并茂——《中国茶图鉴》
作者:李韬

本书收录近300种的中国茶和世界常见名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通俗易懂让大家掌握买茶要点,可操作性强。
书中附有干茶、茶汤、叶底等百余幅精美图片,干茶原图等比例放大,优劣、真伪一眼辨别,兼具实用价值及美学欣赏价值。

帝王著作——《大观茶论》
作者:赵佶

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不靠谱儿的皇帝,宋徽宗赵佶绝对算得上一号;同样的,如果评选艺术造诣最高的皇帝赵佶同样排得上名次。
可以说宋徽宗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的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喝茶、斗茶。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是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更是见解精辟,论述深刻。

西方视角——《茶叶全书》
作者:威廉·乌克斯

茶,一片来自东方的神奇树叶,而它在西方人眼中又会是怎样的存在?
《茶叶全书》由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所著,从历史、技术、科学、商业、社会及艺术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
《茶叶全书》是第一本以西方视角所著的茶叶百科全书,更是茶叶著述中唯一具有世界性与综合性的著作。

以史为鉴——《茶叶战争》
作者:周重林、太俊林

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
《茶叶战争》全名为《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该书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后与1888年的英国入侵西藏前后,两段时间节点组成。
透过一杯茶,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衰败,收获的也不只是那些廉价的屈辱,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是怎么样到了手中,又是怎么丢失的。让我们体会到茶运与国运的纠葛。

以史为师——《茶业通史》
作者:陈椽

陈椽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
《茶业通史》是世界第一部茶学通史著作,涉及了茶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领域,是一部构建茶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全书运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有关史料,阐明了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制茶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茶与医药、茶与文化、茶叶经济政策、茶叶对外贸易、中国茶叶今昔等,共15章48个专题。

谈茶论道——《茶之书》
作者:冈仓天心

《茶之书》是冈仓天心的名作,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
本书并不是简单地就茶论茶,而是从饮茶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描述了作为东方“生活艺术”之一的茶道,及其影响下的建筑设计、绘画风格、插花理念、行为礼仪,甚至于精神信仰。

茶悟人生——《日日是好日》
作者:森下典子

这是一本自传式书籍,是一本茶人日志,也是一本惜茶人不能错过的茶事美学经典。 来源:懂茶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