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71|回复: 0

信阳毛尖的历史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6 15: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信阳毛尖的历史发展
一、信阳茶叶,唐代属团茶,饼状,称“大馍茶”。宋以来,逐渐改进为散茶,又进一步分粗茶、细茶。到了清代,信阳毛尖独具风格。信阳人在西南山先后创办元贞、车云、裕申、广益、万寿、龙潭、广生、博厚等八大茶社,扩种新茶园,到安徽六安及杭州西湖一带名茶产区经进茶种,同时请来当地茶师,把六安的竹把炒茶和龙井的手工理条手法融合使用,工艺和茶叶质量又有所改进进步。


二、二十年代初,车云山北吴家店有个叫吴彦远的,他到车云山茶社当雇工炒茶,他经多次的抓起、撒开,茶条在锅壁滚落,意外埠发现茶条较快的形成圆直外形,便有意识的反复多次抓起、撒开、滚落,果然茶条很快变圆直且有光泽。茶工们异口同赞,此法真炒。
三、之后,吴彦远又出新招,改小把为大把炒“熟锅”。原来是双手各握一个小茶把炒茶,两个胳膊同时劳累难忍。他就试用双手共握一个大茶把炒茶,着力有主有副,可以互相变换间歇,减轻了劳累,茶叶条形也好,便开创了大把炒“熟锅”的先例。


此后,信阳毛尖的独特工艺,逐步在西南山传开,并在实践中又不断改变进步,不断改进,致使信阳毛尖这朵鲜花,经久不衰。
茶叶专家们在评审中下了这样的评语:“信阳毛尖,形状条索细圆挺拔,满毫匀齐,光彩翠绿。内质香气高爽,滋味甘醇,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古今中外,誉为贵重名茶”。
信阳毛尖的史料记载
一、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


二、唐代,全国茶叶出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
三、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舆志载,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来源:信阳毛尖王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9 19:01 , Processed in 1.4409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