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信阳市,有一个罗山县,它的地理环境很特殊,地处河南的最南边,与武汉搭界,这里的生活习惯,已经偏南方化,开车在路上,导航有时候还会误报,一会进入湖北省,一会进入河南省,人们已经模糊了自己是北方人的概念。 相比北邻的驻马店来说,饮食习惯已大有不同,胡辣汤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包子馒头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米饭,讲话的方言,基本没有河南味了,完完全全的一个南方人,一点也不为过。 
罗山人的早餐离不开一碗大肠汤,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已经家喻户晓,大肠汤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属于豫菜系列,很受当地人的欢迎,还有专门驱车来吃的。 最火爆的老店,一天能卖800碗,在罗山街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大肠汤馆,最早8元、10元一碗,现在已经涨价了,风味独特,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经济实惠。 
有的大肠汤会比较辣, 大肠软烂,汤汁咸辣, 口味独特,非常下饭, 能吃辣的朋友,有口福了, 再配上一碗大米饭, 口水都流出来了~~ 
大肠汤是由猪大肠、猪血、豆腐,以及各种卤料制作而成,最早的店有几十年了,这一般是店家的独门配方,不会对外公布的。 猪大肠选料讲究,选用上好的食材,多重漂洗,彻底去除腥味,很多大肠汤馆,早晨最忙碌的一刻,就是在路边洗肠子了,白花花的一片,好不热闹,经过大地锅炖煮,加上猪血和豆腐,经济实惠。 
当地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日啖大肠二三碗,不妨长作罗山人”,不论男女老少,都独爱这一碗大肠汤。 
最早是谁开始发明的大肠汤,已经无从考证,老人们常说,过去日子苦,穷人吃不上猪肉,猪大肠因为包裹主食,很多人宰完猪,就直接扔掉了,有人把猪大肠清洗干净,回家炖汤吃,结果味道非常好吃,久而久之,人们纷纷知道这个事情,广为流传,猪大肠从此变废为宝,慢慢的走向了人们的餐桌。 有人说是李老太,有人说是老防疫站,具体发源人不好说,最早80年代就开始流行了,用猪大肠做汤,罗山能排第一,全国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 
一碗大肠汤、一碗大米饭,另外还能配豆皮、豆芽、猪血、豆腐等等,再来一瓶小酒,别有一番风味。 很多人感觉,早餐还是吃稀饭油条,比较舒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像南北方的咸、甜豆腐脑之争,已经多少年的习惯了,入乡随俗是最好的办法。 你吃过罗山的大肠汤吗,对此有啥看法? 来源:头条@食味菜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