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8|回复: 0

清风时评 | 为群众解难事当知难而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9 09: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最近一个多月,“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网上有关地方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此类窗口的新闻屡屡刷屏。这是政府立足实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所开的一味“良药”,专门诊治群众、企业在办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目的是通过发挥监督窗口的倒逼作用,让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帮、有人管,让群众少跑腿、不扑空。
  在群众眼中,办实事不在于调门多高、排场多大,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棘手问题,让他们从中能得到实惠、切实看得到变化。比如,通过反映窗口,由过去的“办不成”变成了现在的“能办成”,由过去的“办得慢”变成了现在的“办得快”,这种有切身体会的效果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最扎实、最生动的注解,比任何一句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为群众办实事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搞一些“花架子”糊弄群众。要想取得实效,只有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到问题最复杂的地方,为群众打通“堵点”、纾解“痛点”、补齐“断点”,方能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像有些地方开展的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活动、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送服务上门”活动等,都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表现。
  当然,办实事的过程,也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难免会碰到一些“烫手的山芋”“难啃的骨头”,甚至要“捅马蜂窝”。面对这种难事险事,是逃避退却还是迎难而上、是浮皮擦痒还是踏石留印,最能检验领导干部的担当和能力。真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拿出破解难题的硬招,敢接“山芋”、敢啃“骨头”、敢捅“马蜂窝”,把重担挑起来、把困难踩在脚下。正如当年“进藏先遣连”党代表李狄三所说:“什么叫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而知难而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史中不乏这样的典型事例。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面对行军路上的一系列困难,邓小平对大家说:“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我们要有信心克服困难,我们一定要站住脚、生下根。”历经几个回合的艰苦斗争,最终刘邓大军粉碎了敌人的重重围攻,实现了党中央所寄望的“争取最好的前途”。
  学史力行,如何行?在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魄力和担当,“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迎难而上,不断化解矛盾纠纷,坚决纠正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错误做法,切实解决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难题,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做了”和“做成了”、“做完了”和“做好了”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好政策才能取得好效果,好举措才能给群众带来好日子。(郸城县纪委监委 史学杰)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21 17:38 , Processed in 1.4500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