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信阳起高楼,锣鼓喧天抢风头。 谁料烂尾已三载,望眼欲穿众人忧! 为了不存在的房子还着房贷,维权之路犹如噩梦多年无果,烂尾之殇,究竟何解? 去年,灵风曾发文《轰动!信阳“烂尾楼”大汇总,揭秘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评论区彻底炸开锅。 近日,多地政府发文加强对新建商品住宅预售资金的监管。而这,很有可能从源头杜绝烂尾楼的产生。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背后究竟暗示着怎样的趋势。 何为预售资金监管 预售资金:主要包括承购人按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支付的定金、首付款、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商业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等全部购房款。 资金预售监管: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房产开发企业须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只能用作本项目建设,不得随意支取、使用。 住建部要求,商品住房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由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住房项目工程建设;预售资金可按建设进度进行核拨,但必须留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建设工程竣工交付。 监管制度之下,烂尾依旧存在 其实早在2010年,全国范围内就已经出台实施预售资金监管。但是这么多年,烂尾楼依旧乱象横生,这是为何? 其实主要因为监管制度因城而异,政策力度和执行标准差异太大,有地方严格,有地方全靠自觉。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5年的成都,采用开发企业选择、银行自愿双方协议监管的模式。而住建部门不是预售监管机构。仅是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办法未涉及违反规则的处罚等措施。 曾经的徐州,监管机构是其委托的徐州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具体负责市区商品房预售款的日常监管工作。 除了制度本身外,部分房企开始想方设法动用预售监管资金: 有的“借钱”,先把握监管规律(月底检查资金账户),依靠“熟人”,在月初将账户里的钱挪出来,月底前按时还回去。 有的萝卜章或者搞定审批人员,将监管账户里的预售资金尽可能快、尽可能多的拿出来。可一旦资金断裂,就可能出现烂尾。 更有甚者,贼喊抓贼。某公司涉嫌伪签名,并持伪造现场进度核验表违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证。随后,自己报警称两位新进员工的个人行为。涉事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喊冤。 监管不到位,挪用预售资金,最终导致了烂尾。 超20城发文加强监管 据统计,今年已有26个省市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主要包括: 一、要求开发商开设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全程监管); 二、要求开发商与监管机构、监管银行签订预售资金监管协议(引入政府监管); 三、对信用资质不同的开发商实行差别化资金监管额度(信用较差的按较高额度予以监管); 四、在预售资金使用上,按照工程进度支取相应比例的资金(节点控制)。 监管制度的完善,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虽然仍会存在漏网之鱼,但必将增大房企违规的成本,最终逐渐杜绝烂尾乱象。 现房销售,或成趋势 高周转下的期房制度,诞生了烂尾、品质差等难题,预售纠纷年均上涨170%!最大的受害者往往只剩购房者。取消预售制度呼声再起。 目前来看,预售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直接一刀切会影响市场稳定。循序渐进,完善制度,成为重中之重。 但不管怎样,政策已经开始对高周转和预售制度出手了。现房销售,成为众望所归,多地已经开始试点现房销售。虽任重道远,但大势所趋。 最后,希望信阳的烂尾楼,能够被重视!被解决!而不是被遗忘!被湮没! (来源:今日头条 信阳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