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 ——《战国策》 
2023年10月20日,浉河区小学第三教研协作区各成员单位领导及老师们,相聚在春华学校,开展口语交际研讨活动。浉河区教研室教研员黎代新老师、浉河区小语教研员彭旭老师,胜利路学校闵琳副校长、春华学校黄校长、李家寨中心校朱书记、李家寨镇中心校郑校长亲临现场。 


“口语”为“口头言语”,即通过言语活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交际”语出《孟子·万章下》,“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社交”。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界定为:个人在一定时间、地点通过丰富的口头言语及非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成特定交往目的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口语是手段,交际是目的,听与说是核心能力。 202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将口语交际能力确立为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新的一种课型,对学生的自由度、表达力、思维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难有一定的范式,所以在常规的课堂中,一些教师常常深感困惑,不知借力,力不从心。因此,小学第三教研协作区就口语交际课进行研讨。 

上午的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口语交际课型的课例展示;第二个环节进行评课;第三环节主任单位对本次活动的思考及总结。 PART 01 
课例展示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板块,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本课的核心要素是教会学生学会分条讲述,把理由说清楚,同时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胜利路学校岳老师将听说梳理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礼。 言之有物,物是内容。岳教师创设“情境场”,遵循梯度发展的规则,稳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促使表达有进阶。 言之有序,序是条理。岳老师在引导中,学生也在一步步捋清条理。 俗话说: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言之有“礼”,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团结。瞧,颁奖时,小男孩正在帮同学捋顺红领巾呢! 

王老师紧紧围绕小贴士展开教学,课堂上学生交流充分,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设计“总结回顾,阅读延伸”板块时,关注到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让阅读积累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PART 02 
评课研讨 



授课老师进行自评。 
李家寨镇中心校郑校长就两节课进行评课。 
胜利路学校五年级组教研组长孟凌老师进行评课。 
春华学校赵瑛老师进行评课。 
东双河镇陈莉莉老师进行评课。 
浉河区教研室教研员黎老师进行评课并提出几点建议: 1.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情境素材,并进行改编重塑作为交际的载体。 2.牢牢把握学情,夯实基础,落实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逐步实现学生从点到面的发展。 3.关注“小贴士”,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化的形式将目标落实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之中。 4.指出应对的重要性。
PART 03 
主任单位进行思考 
胜利路学校教科室主任赵婷婷开启交流发言。她列举出小学阶段47篇口语交际内容及课标中的相关要求。指出基于梳理发现,从纵向来看,统编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按照口语交际的核心能力、学生的学习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编排的。从横向来看,每一次交际任务大都和单元其他学习内容或要素相关。因此,立足单元整体,通盘规划学习内容,依托真实情境设计系列化的学习活动,口语交际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老师要教授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互相说话”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真说”“多说”“高质量地互相说话”,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口语交际经验,积累交流机智,言语智慧。强调只有每一次扎扎实实地开展口语交际体验,才能串成学生口语交际素养发展的“链”,并形成“网”,在交际能力发展的体系中整体提升学生表达素养,为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实现高品质育人。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下,浉河区小学第三教研协作区必将守护初心,凝心聚力,携手并肩,赋能师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