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33|回复: 0

羊山新区第三小学 | 阅读分享浸书香,且行且思共芬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 09: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23日,羊山新区第三小学各学科的老师们举行了以“阅读分享浸书香,且行且思共芬芳”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各教研组教师以共读书目为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他们叙说故事,阐述观点,畅谈体会,尽情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赴一场三小的阅读盛宴。





- Part.01 -

语文组共读分享




暑假期间语文组教师共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美在此处》、《美其所美》这两本书,老师们带来他们对这两本书的个性理解和体会。


王洋老师分享了细读文本的另外几种方法:擦亮语言、想象还原、寻找缝隙、开掘意蕴。从中体悟到在细读文本时,不仅要关注内容、关注思想和情感,还要关注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去感知文本缝隙之间发出的细微声响。用语言的眼光去看文本,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能让语文的独当之任真正落到教师的课堂上。


舒畅老师分享的是《美在此处》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发现文本秘妙 ,文本秘妙选择的关键在于找到语文的独当之任。文本的秘妙很多,从语文的角度来说, 如果说文本细读是对文本内容全面而精细的扫描,是全方位的,那么,文本秘妙则是对文本核心价值的发现和聚焦,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功夫。抓住语文的核心任务,找到文本核心价值,才能真正明确一篇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如何落实语文意识,占玲老师通过阅读王崧舟的《美在此处》,体会到语文老师可以从紧扣文体、咬文嚼字、妙用留白等方面去发现语文的意识点。让孩子体会言语智慧、言语艺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只有教师会读文,能够坚持语文意识,找准每堂课的语文教学点,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千人千思千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个文本,每位老师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不同来源于教师怎样细读文本。刘芳老师从直面文本,方能找到突破;字斟句酌,才能自我超越;感同身受,方能深耕细作;比较品评,方能行之更远。这四个方面,来诠释如何细读文本。


孙诗老师以《伯牙鼓琴》的课例谈了对“文化语境”的理解,并在最后强调了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把语文上成一道光,把自己上成一道光。”我们天生被赋予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同时还有精彩纷呈的人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种美挖掘出来传播给下一代,传播给祖国娇艳的花朵们。读懂文章并不难,写出好文章也不难,真正难的是将文章的主旨思想讲出来,让学生听懂、读懂、看懂。细读文本,不仅要关注内容、关注思想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语言本身。


吴倩老师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经历,分享了语用实践是什么,如何落实语用实践,以及语用实践落实的重要性。一堂课,如果脱离语用实践,只讲内容,只讲思想,不管设计得多么精美,都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那么基于语用学习的阅读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是每一位老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崔文静老师分享了《美其所美》的第一讲。提到语文课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就应该是语文课的逻辑起点。学情分析应该包括学?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内容的基本情况。真实的课堂里并不存在抽象的、静止不变的学情。离开了特定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在很多情况下会流于形式。


陶珊珊老师由现在的教育“内卷”现象谈到怎样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具体提出了课前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运用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实践结合,拓展学生的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五条具体的方法,为老师们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赋予了新的能量。


阅读中王莹老师找到了破解“千课一面”的金钥匙—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读书并思考是提升教学的有效路径,从动静相生、收放有序、曲直相映、起伏有致、点面相成、张驰有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合乎节奏的课堂教学,它让人忙而不乱,闲而不散,在张弛有度中尽享学习的乐趣和生机,时时呈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人课合一”的境界。


沈纯老师分享了《美在此处》的第四讲—智慧的理答。一位优秀的教师,会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教学价值,也会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上的理答,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能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这是最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这样的理答是有温度的。沈老师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他们同理共情,给他鼓励和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课堂里学得更自在、更充实、更幸福!


王丹丹老师通过《美其所美》一书,带大家一起去感受王崧舟这位语文大咖的无穷魅力。用独特的语文思维方式理解大语文观念下的日常课堂,做学习的明白人。王丹丹老师在分享中说: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倾听、理解学生,与学生真挚对话;同时,透过文本的字、词、句、段、篇,让学生探触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最终实现语文课的最高境界—语文与生命的合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育的热忱,是探索一切方法的根基,更是诗意境界的底色。


丁洁老师给大家分享了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名著《美在此处》第三讲——在语文教学时如何彰显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关注内容,形象,情感,情节,意义等,但是语文老师光关注这些是不够的。语文的独当之任在于我们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因此,语文老师要关注“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写”是“话语形式”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写”是“话语意图”的问题。









- Part.02 -

数学组共读分享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暑期数学组的老师们共读了《问题点燃课堂》这本书,从书中汲取教育的智慧。


张诗雨老师认为用“问题角”解决课外产生的问题,提问不能局限于数学课堂上,要把提问活动延伸到课外,或者将课内课外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要搭建多种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提问带来美丽的故事。


李海艳老师认为“提问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提问的含义,到帮助学生学会提简单的问题,让他们爱上提问、主动提问。让学生养成敢问、乐问、善向的好习惯,积淀发散、求异、深刻的思维方式,一定能为高年级及后续的数学学习积蓄最好的养分。


李倩老师在分享中提到,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托一定的材料,把握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引领学习,推进教学。这便是“生问课堂”之释义。“生问课堂”生长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最大限度促升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张雪老师说:“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聚焦于课前如何确定问题设计材料。课上如何呈现材料引导问题,把日常的备课、上课等工作环节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就有机会在课堂上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提问能力培养等其他有意义的目标也就自然落实了。”这就她对生问课堂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组老师们围绕着‘“生问课堂”怎么备课’进行分享,从把握学生的问题、设计提问的材料、规划课堂的结构来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真实课题案例来表述对如何恰当改造教材资源,精心创编冲突情境或直接利用学情信息等,从点入手,分析透彻,辐射全面,结构清晰,充分展现了老师对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智慧掌握的提升,让人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价值。



四年级数学组针对第四章“‘生问课堂’怎么实施”的内容进行了分享。黄金老师围绕“如何为学生提问添一把火”的主题进行了思考:让“学生提问”成为课堂主旋律;真问题、真学习,勿让学生提问浮于表面;精准把握学生的问题。何洪老师以“有效组织生问课堂,成就师生共遇美好”为主题分享了第四章的第二节,她提出:学生提问,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记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问题,让学习在学生提问中深度发生。让“问题”引领师生奋力前行,携手共同成长!




五年级数学组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敢提问、愿提问的意识,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学生在质疑—解疑—生疑—释疑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的火花,就是知识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才更有意义。





- Part.03 -

英语组共读分享






英语组教师举行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丛书》读书分享活动。活动中,由6位教师代表对《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丛书》的六册进行了阅读感悟分享。


徐悦老师对第一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有这样的理解: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既注重学习结果,更强调学习的体验和过程。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整体,强调任何一个单元中的知识点及能力点都应融入完整单元中,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合理布点,既防止了教学目标的过度多元,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重复操练,又强调重点难点的复现率,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益,使学生轻松高效的学习。


阅读完第二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王双双老师有这些感悟:在小学的英语教学单元整合课程中,要从教学单元整合问题出发,研究分析每个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层层递推,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兼顾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无论单元的教学设计还是课时的教学设计,都不应局限于“教什么?”,而应思考“如何教?”及“为什么这样教?”。只有站在整个单元全局的角度审视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内化语言基础知识,进而实现提高综合语言使用能力的目的。


通过阅读第三册《单元单课设计的实践》,吴艳萍老师对单元整体教学和单元单课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单课教学设计的路径、目标、过程、方法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立足课堂,从“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三方面理清了单元和单课之间的纵横关系,在梳理经验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生动、有针对性的案例,对课堂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


阅读完第四册《单元单项要素的设计》,王珊珊老师对单元视角下的板书整体设计感触颇深。在日益电子化多媒体化的今天,老师们对于板书设计可能有时会心存茫然,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心中就会燃起点点亮光。板书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精心设计的板书是一本微型教科书,不仅能概括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单元板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研究并且去尝试,才能更好地运用起来,为教学服务。


通过阅读第五册《单元同材异构的思考》,张心怡老师了解到“同材异构”式的教研活动可以让不同的教师或同一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构建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通过深入讨论,引发参与者思想深处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最后由何芳仪老师带来第六册《单元教学的教研探索》的阅读分享。何芳仪老师谈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推进整体教学已成必然。因此三小英语组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教研方向是大势所趋。英语组教师在教研探索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形成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框架,找准站位,真正实现教师基于学生本体的教学,促进英语学科育人核心素养的落地。




- Part.04 -

综合组共读分享



体育组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怎样上体育课?什么是好的体育课?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这个暑期体育组教师共读于素梅博士《上课的门道》一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由远及近,由表及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剖体育课堂的真问题,告诉我们上课有门,教学有道,上课要入门要上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音乐组



品味生活,品味音乐,品味阅读,就如品味醇香的茶,越是品,越有不同的味道涌现。一本书,之所以令人意犹未尽,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怀揣着对教育教学的情怀初心。音乐组全体老师在书中寻觅着教育教学中的清风明月,带我们实现一个幸福教育的梦。















美术组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不同于以往的美术教学,如何践行我校美术学科教学新模式,怎么有效利用美术课堂践行核心素养,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润心。尹少淳教授的《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这本书内容分为四部曲,有高度、接地气的帮助老师们解决了心中疑惑。学科核心素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在教学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技能,美术组教师们从不同视角作出深入浅出地解读。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最持久、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通过本次读书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浓厚气氛,在读书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专家引领,让老师们的思想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张力、也更有智慧,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落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9 04:56 , Processed in 1.5057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