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信号显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越救越冷,而居民部门是越鼓励越不愿意买房,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4月份居民存款、贷款双双大跳水,其中新增住房贷款创新低,更是释放非同一般的信号。 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住户部门存款减少1.2万亿;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前值是+6348亿。
说实话,这个降幅,非常惊人,基本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低水平”了。 众所周知,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4月份该数据为负,说明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4月份提前还贷的人多于买房贷款的人。 再说清楚点,现在大多数人都在绞尽脑汁降杠杆、降家庭资产负债表,而不是买房投资,加杠杆。换句话说,现在的房地产大环境是,居民的购房意愿和国家鼓励的方向,背道而驰。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大家为什么不热衷于买房投资了? 理由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是,缺房子的老百姓的剩余劳动力已经所剩无几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没房的人确实想买房,但是他们扣除基本的日常开销后,钱不够付首付。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有钱人,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9.9万亿,这些存款不是凭空而来,它们中的95%左右来自中高收入群体的理财赎回、工资收入、卖房款等。
那为什么这些人也不投资买房了呢?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不缺房,叠加房地产市场行情惨淡,很多地方房价已步入下降通道,再加上开发商半死不活,很多楼盘遭遇资金链危机,停工烂尾不计其数,综合考虑,现在还冲进场买房,实在称不上是明智之举,因为大概率会给开发商、二手房东们高位接盘。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2、3月份购房需求释放完后,市场就原形毕露了,4月份新二手房成交面积、成交额均一泻千里,即便是北上广深杭这样的头部城市,二手房价格也是只跌不涨,说穿了是因为市场抛售压力较大,市场仍然是买方说了算,讨价议价的主动权仍然在买房人这边。 这种背景下,该如何救市呢? 5月10日,第一财经发布文章称,多城积极出手护盘,业内呼吁政策加码,业内人士给出的救市办法通常也是治标不治本,比如呼吁在政策上对多子女家庭提供购房便利,比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比如继续放宽限购等。
从过去两年对房地产行业的施救过程来看,上自国家、下至地方,救房地产多是在供给端发力,需求端却鲜有行动,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个人觉得,想让老百姓买房,其实不难,请务必先把“3个问题”解决好: 第一,把烂尾楼摆平。 现在全国除了少数头部城市,新房市场由于价格倒挂,有些楼盘还抢手外,其它多数城市新楼盘都卖得不好,库存去化非常不理想。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基本上是一个月卖不出几套房子。 新房市场之所以行情惨淡,核心原因是停工楼盘、烂尾楼问题等没有妥善解决。这是悬在老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2022年下半年以来,逼退了不少买房人。 全国有多少烂尾楼?官方不可能公布这类数据,就和前段时间住建部公布全国房屋6亿栋但各类住房的具体数量不公开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数据,来大概感知烂尾楼的规模。 克而瑞公布的2022年底32个重点城市已停工延期交付问题项目汇总情况显示,32个重点城市问题楼盘总量290个,尚未交付套数407956,尚未交付面积4532万平,较2021年大幅增加。其中武汉、西安、郑州、昆明、长沙位列前五名。
要知道,被监测的32个重点城市其实不管是城市治理能力,还是开发商实力在全国都比较靠前,这意味着我国烂尾楼的重灾区其实在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而且在这些城市,新房销售才是主力,二手房成交量很少。 去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子卖不动,核心原因之一是烂尾楼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现在的买房人都不傻,不可能再拿自己的辛苦钱去购买新房,因为他们怕烂尾。所以我说,全国为数众多的烂尾楼问题不解决,民众购买新房的热情不可能提升。 第二,把老百姓的工资搞上去。 这个不需要解释,大家都懂,不买房的本质是兜里没钱。今年五一出游市场的火爆,本质上也是不买房后,大家都变成有钱人了。用网友的话说,不还房贷,一个月工资够出去玩三四趟。 但旅游、吃烧烤、爬山、逛公园、住酒店、吃美食这些开销和买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所以想让大家有动力买房、有信心加杠杆,重点是要把老百姓的工资搞上去。因为收入和收入预期才是购房、消费的基础。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呢?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其核心是要让水流到该去的地方,流到老百姓的口袋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顶层大水漫灌,但底层喝不到水。究其根本是放水的前两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是银行没能力把钱贷款给企业,一季度经济呈现弱复苏,企业现在的投资意愿也不强,更多是在收缩规模,降薪裁员,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 二是企业即便获得贷款也不愿意加大投资。为什么不投资?其实以前也不投资,更多是拿了钱就去炒房地产。现在房地产寒冬,企业拿到钱怎么花呢?通常是购买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所以逛了一圈,从银行放出来的水又回到了银行,一直在金融系统里打转。 水根本作用不到实体,完成不了“企业扩大产能员工工资上涨”的这个资金下沉的过程。 第三,银行是时候放点血了,不能总是躺在房贷业务上疯狂吸血。
过去三年,居民部门负债率不增反降,根本原因是老百姓的加杠杆空间已经到头了。所以,现在到了银行降低房贷利率释放居民部门加杠杆空间的时候了。 个人有两点建议:一是降存量房贷利率,前几年“6字头”高位贷款上车的购房群体,消费潜力还是挺大的,适当降低其还贷压力,能解决现存的很多消费信心上不去的问题;二是考虑到统一调降存量房贷利率难度较大,可在全国推行“商转公”,这样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达到将“高利率换挡低利率”的目的。这便可以解决一部分二手房抛售心理,减少抛盘,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也有助于减弱市场的悲观情绪。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提降房价?目前的救市举措,是明摆着的提供了除降价以外的所有手段。降价才是最根本的,房价降到一部分人够得着的地步,自然会有很大的需求进场。 (来源:今日头条 楼市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