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藏,采摘越冬后萌发的第一批鲜芽叶炒制加工,时间以立春到谷雨之间为主,这段时间采制的茶叶都称为“春茶”。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两大茶主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按气候季节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指清明节后至谷雨前采制的茶叶。 明前茶相对细嫩且品质较好,雨前茶品质上佳,谷雨后立夏前的茶叶则开始略显粗老,外观、叶底及味道都得厚重。 鲜芽经过冬天的休眠和养分储集,茶叶内含充足的有机物、矿物质,初春温度适中,雨量充沛,使得春芽肥硕,紧缩挺拔,口感鲜醇爽口。 
由于气候差异,江南、江北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鲜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缓慢,能满足采摘标准的还较少,物稀则贵,所以明前茶就显尤为珍贵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明前茶”和“雨前茶”呢?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上: 明前茶即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其芽叶细嫩,色清绵柔香醇而为茶之上品。 雨前茶,即谷雨前采制的茶叶。虽不及明前茶那样鲜嫩,这时气温逐渐升高,鲜叶生长相对较快,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味道也同样香醇。 古语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对江南、江北产区的炒青绿茶来说,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上好季节。 
那么明前茶和雨前茶究竟有哪些差异呢? (一)、茶叶产量的不同 清明节前,气温较低,茶树生长缓慢,达标的的采摘芽(叶)产量少而有限。相对于雨前茶而言,更显稀缺,而雨前茶采摘时温度较高,春茶基本都全面上市了。 (二)、采摘方式的不同 明前茶以采摘的嫩芽为主,为一年中最早的一批春芽,也称“头采”,雨前茶则是在4月5日至4月20日左右采制芽头及部分鲜叶炒制而成的,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为主。 (三)、茶叶品质的不同 由于采摘时间的区别,茶叶的鲜嫩程度和品质也不同。通常来说,明前气温低茶叶不受害虫侵扰,芽叶细嫩,色泽翠绿,为茶中佳品。而雨前茶采摘时温度较高,芽叶生长相对比较快,叶片成熟,口感要略显醇厚一些。 
(四)、茶叶价格的不同。 物以稀为贵,由于明前茶的产量太少,而市场尝鲜心理的需求又很大,价格较雨前茶要贵得多,但因此也并不能说雨前茶口感就一定比明前茶差。 对爱茶且量大的茶友们,雨前茶则是非常好的选择,性价比高、口感醇厚、而且耐泡。 那么“明前茶”、“雨前茶”哪款更好一些呢? 由于茶树受气候、品种、茶园海拔、栽培管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年茶叶的开采时间也会稍有差异,从江南至江北的区域过渡中,这两个产区的茶也上市也有一定间隔期,但基本相差都在几天。 
所以买茶时不能单靠采摘的时间来判断好坏,气温较高的产区可能清明前就已经采摘过2-3次了,但部分海拔较高的,及靠北的区域,清明过后有可能还未开采。 “明前茶”与“雨前茶”虽然外观和口感上确实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季节、温度的原因。 采摘时间的并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更得看口感、茶汤、外观、叶底、以及是否为核心产区等等,采摘方式和制茶师傅得手艺,也是影响茶价格得主要因素。 
由于受商家宣传和趋早尝鲜心理的使然,近些年大家选茶都往往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明前茶就一定比其他茶叶好,其实完全没必要盲目跟风,主要还得看相关品质。 来源:头条茶话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