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2|回复: 0

古人对茶是多喜爱?从这些古人有趣的茶事情可了解,陆羽茶经七之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6 1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古代茶事图


本章节主要讲述在陆羽之前的茶事活动,再现古人是如何进行茶事活动的,通过本节能够品读古人关于茶的奇闻趣事!
本章节较长,译文在后面.
一,陆羽茶经七之事
三皇:炎帝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1),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2),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3),傅司隶咸(4),江洗马统(5),孙参军楚(6),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8),余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新安任育长(9),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10),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炎帝神农氏


后魏:琅邪王肃(11)。
宋:宋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12),鲍昭妹令晖(13),八公山沙门谭济(14)。
齐:世祖武帝(15)。
梁:刘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
皇朝:徐英公勣(18)。
《神农食经》(19):“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苦茶”。
《广雅》云(20):“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21):“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晏子,齐国著名政治家


司马相如《凡将篇》(22):“乌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檗,蒌,苓草,芍药,桂,漏芦,蜚廉,蕉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晋中兴书》(23):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原注:《晋书》以纳为吏部尚书。]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惟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
《搜神记》(24):“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著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25)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26),桂一斤,黄岑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原注:溃,当作愦。]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妪,何哉?”
《神异记》(27):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日:‘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左思《娇女诗》(28):“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蕙芳,眉目灿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噓对鼎历。”

娇女诗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29)云:“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傅巽《七诲》:“蒲桃、宛奈,齐柿、燕栗,恒阳黄梨,巫山朱桔,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钩、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华佗《食论》(30):“苦荼久食,益意思。”

古人喝茶情景图


壶居士《食忌》(31):“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世说》(32):“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荼?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
《续搜神记》(33):“晋武帝时,宣城市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晋四王起事》(34):“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惠山会茶图 明 文征明


《异荈》(35):“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36)!’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旁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妪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艺术传》(37):“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余茶苏而已。”
释道悦《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原注:悬车,喻日入之候,指垂老时也。《淮南子》(38)曰:“日至悲泉,爱息其马”,亦此意。)饭所饮荼。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宋《江氏家传》(39):“江统,字应元,迁愍怀太子洗马(40),尝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41)、面、篮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王微《杂诗》(42):“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鲍昭妹令晖著《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43):“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44):“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裛似雪之驴;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酢颜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

宫乐图(会茗图)-唐


陶弘景《杂录》:“苦荼,轻身换骨,昔旦丘子、黄山君服之。”
《后魏录》:“琅邪王肃(45),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桐君录》(46):“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47)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48),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荼,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49),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坤元录》(50):“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括地图》(51):“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52)。”
山谦之《吴兴记》(53):“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54),出御荈。”
《夷陵图经》(55):“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56),茶茗出焉。”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57)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58)
《茶陵图经》:“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本草·菜部》:“苦荼,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木茶],一名茶,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61),又云:堇荼如饴(62),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木茶](原注:‘途遐反。’)”(59)
《本草·木部》(60):“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煮茶图-辽


二,茶经七之事译文:
共四十七则,择有关人名略记于下
神农氏(又称'炎帝','三皇'之一)。周公(名'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邱子。黄山君。(汉)孝文园令司马相如。(汉)给事黄门侍郎(执戟)扬雄。吴归命侯、太傅韦宏嗣(韦曜)。晋惠帝。
(晋)司空刘琨,琨兄之子衮州刺史刘演。(晋)张孟阳(张载)。(晋)司隶校尉傅咸。(晋)太子洗马江统。(晋)参军孙楚。(晋)记室督左太冲(左思)。(晋)吴兴人陆纳,纳兄子会稽内史陆俶。(晋)冠军谢安石(谢安)。(晋)弘农太守郭璞。(晋)扬州太守桓温。(晋)舍人杜毓。武康小山寺和尚法瑶。沛国人夏侯恺。余姚人虞洪。北地人傅巽。丹阳人弘君举。乐安人任瞻。宣城人秦精。敦煌人单道开。剡县陈务之妻。广陵一老妇人。河内人山谦之。后魏瑯琊人王肃。刘宋新安王子鸾,鸾之弟豫章王子尚。鲍照之妹鲍令晖。八公山和尚谭济。南齐世祖武皇帝。(南朝梁)廷尉刘孝绰。(南朝梁)陶弘景先生。唐朝英国公徐。
周公《尔雅》说:'槚,就是苦茶。'
《神农食经》说:'长期饮茶,使人精力饱满,兴奋。'
《广雅》说:'荆州(湖北西部)、巴州(四川东部)一带地方,采茶叶做成茶饼,叶子老的,制成茶饼后,用米汤浸泡它。想煮茶喝时,先烤茶饼,使它呈现红色,捣成碎末放置瓷器中,冲进开水。或放些葱、姜、橘子合着煎煮。喝了它可以醒酒,使人兴奋不想睡?
《晏子春秋》说:'晏婴作齐景公的相时,吃的是粗粮(菜)是烧烤的禽鸟和蛋品,除此之外,只饮茶罢了。
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在药物类中记载有:'鸟头、桔梗、芫花、款冬花、贝母、木香、黄柏、瓜蒌、黄芩、甘草、芍药、肉桂、漏芦、蟑螂、雚芦、荈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茵芋、花椒、茱萸。'
汉扬雄《方言》说:'蜀西南人把茶叶收做蔎。'
三国《吴志·韦曜传》说:'孙皓每次设宴,规定人人要饮酒七升,即使不全部喝下去,也都要酌取完毕。韦曜饮酒不超过二升。孙皓当初非常尊重他,暗地赐茶以代替酒。'
晋《中兴书》说: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拜访陆纳。纳的侄子俶怪他没什么准备,但又不敢问他,便私自准备了十多人的肴馔。谢安来后,陆纳仅仅摆出茶和果品招待,陆俶于是摆上丰盛的肴馔,各种鲜味的菜全都有。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说:'你既不能使你叔父增加光彩,为什么破坏我廉洁的名声呢?
《晋书》说:'桓温做扬州太守,性好节俭,每次宴会,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果馔罢了。'
《搜神记》说?夏侯恺因病去世,族人的儿子苟奴,看见了鬼魂。看见恺来取马匹,把他的妻子也弄成了病。苟奴看见他戴着平上帻,穿的单衣,进屋来坐到活着时常坐的靠西壁的床位上,向人要茶喝。'
刘琨给他哥哥的儿子南衮州刺史刘演写信说:'前些时收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都是我需要的。我心烦意乱,精神不好,常常仰靠茶来提神解闷,你可多购买一点。'
傅咸《司隶教》说:'听说剑南蜀郡有一老婆婆,煮茶卖,廉事把她的嚣皿打破了,禁止她在市上卖茶饼和茶羹,使老婆婆陷入了困境,这究竟是为什么?'
《神异记》说:'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见一道士,牵着三条青牛。他引虞洪到瀑布山,说:'我是丹邱子,听说你善于煮茶喝,常想叨你的光。山中有大茶树,可以供你采摘。希望你日后把那喝不完的茶,送些我喝。'虞洪于是设奠祭祀,后来常叫家人进山,果然寻到大茶树。'
西晋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娇女,长得很白皙。小名叫[纟丸]素,口齿很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画。蹦蹦跳跳园林中,果子未熟就摘下。爱花哪管风和雨,跑出跑进上百次。看见煮茶心高兴,对着茶炉帮吹气。'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大意说:请问当年扬雄的住地在哪里?司马相如的故居又是哪般模样?昔日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骄奢淫逸,可比王侯之家。他们的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宾客不断,腰间飘曳着绿色的缎带,佩挂名贵的宝刀。家中山珍海味,百味调和,精妙无双。真可谓显赫权贵,百万富翁!遥望楼外,富庶的山川无边无际。秋天里,人们在橘林中采摘着丰收的柑橘;春天里,人们在江边把竿垂钓。果品胜过佳肴,鱼肉分外细嫩。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它那美味在天下享有盛名。如果人生只是苟且地寻求安乐,那成都这个地方还是可以供人们尽情享乐的。
傅巽《七诲》说:'蒲地的桃子,宛地的苹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
弘君举《食檄》说:'见央寒暄之后,先请喝浮有白沫的三杯好茶。再陈上甘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云:'茱萸出在树颠上,鲤鱼产在洛水中。白盐出在河东,美豉出于鲁渊。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长在沟渠,稗子长在田中。'
《华陀食论》说:'长期饮茶,对思考有益。'
壶居士《食忌》说:'长期饮茶,身轻体健,好似飘飘欲仙;茶与韭菜同时吃,使人增加体重。'
郭璞《尔雅注》说:'茶树矮小像栀子。冬季叶不凋零,叶子可煮茶喝。现在把早上采的叫'荼',晚上采的叫'茗',又有的叫'荈',蜀地的人叫它为'苦荼''。
《世说》云:'任瞻,字育长,青年时期有好的名声,自从过江之后变节失志。有一次到主人家作客,主人陈上茶,他问人说:'这是茶,还是茗?',发觉旁人有奇怪不解的表情,便自己申明说:'刚才是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
《续搜神记》说:'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进武昌山采茶。一次遇见一个毛人,一丈多高,引秦精到山下,把一丛丛茶树指给他看了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从怀中掏出橘子送给秦精。秦精害怕,忙背了茶叶回家。'
晋四王叛乱时,惠帝逃难到外面,回到洛阳时,黄门用陶钵盛了茶献给他喝。
《异苑》说:'剡县陈务的妻子,青年时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欢饮茶。因为住处有一古墓,所以每次饮茶总先奉祭一碗。两个儿子感到是个祸害,说:'一个古墓,它知道什么?白花力气!'想把它挖去。母亲苦苦劝说,坚决不准。当夜,梦见一人说:'我住在这墓里三百多年了,你的两个儿子总要毁平它,幸亏你保护,又拿好茶祭奠我,我虽然是地下枯骨,但怎么能忘恩不报呢?'天亮了,在院子里见到了十万串钱,像是埋了很久的,只有穿钱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儿子们,两个儿子都很惭愧。从此祭祷更加经常和注重。'
广陵耆老传》说:'晋元帝时,有一老太婆,每天一早,独自提一器皿的茶,到市上去卖。市上的人争着买来喝。从早到晚,那器皿中的茶不减少。她把赚得的钱施舍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有人把她看作怪人,向官府报告,州的官吏把她捆起来,关进监狱。到了夜晚,老太婆手提卖茶的器皿,从监狱窗口飞出去了。
《艺术传》说:'敦煌人单道开,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经常服食小石子,所服的药有松、桂、蜜的香气,此外只饮茶叶、紫苏罢了。'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云:'南朝宋时的和尚法瑶,本姓杨,河东人,永嘉年间过江,在武康小山寺遇见了沈台真清真君,年纪很老了,用饮茶当饭。永明中,皇上下令吴兴官吏隆重地把他送进京城,那时年纪七十九。
宋《江氏家传》说:'江统,字应元。升任愍怀太子洗马。曾经上疏谏道:'现在西园卖醋、面、蓝子、菜、茶之类,有损国家体面''。
《宋录》说:'新安人王子鸾、王子尚到八公山拜访昙济道人,道人设茶招待他们。子尚尝了尝茶说:'这是甘露啊,怎么说是茶呢?''
王微《杂诗》云:'静悄悄,关上高阁的门;冷清清,大厦空荡荡。等您啊,您竟迟迟不回来;失望啊,且去饮茶解愁怀。'
鲍照的妹妹令晖写了篇《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遗诏称:'我的灵座上切莫用杀牲作祭品,只须摆点饼果、茶饮、干饭、酒肉罢了。'
梁刘孝绰呈《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中说:'李孟孙君带来了您的告谕,赏赐我米、酒、瓜、笋、菹(酸菜)、脯(肉干)、酢(腌鱼)、茗等八种食品。酒气馨香,味道淳厚,可比新城、云松的佳酿。水边初生的竹笋,胜过菖荇之类的珍羞;田头肥硕的瓜菜,超越好上加好的美味。白茅束捆的野鹿虽好,哪及您惠赐的肉脯?陶侃瓶装的河鲤虽好,哪及您馈赠的鲊鱼?大米如玉粒晶莹,茗荈又似大米精良,酸菜一看就令人开胃。(食品如此丰盛)即使我远行千里,也用不着再筹措干粮。我记着您给我的恩惠,您的大德我永记不忘?
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能使人轻身换骨,从前丹邱子、黄山君饮用它。
《后魏录》:'琅琊王肃在南朝做官,喜欢喝茶,吃莼羹。等到回到北方,又喜欢吃羊肉,喝羊奶。有人问他:'茶和奶比,怎么样?'肃说:'茶给奶做奴仆的资格都够不上。''
《桐君录》:'湖北黄冈、武昌、安徽庐江,江苏武进等地人喜欢饮茶,都是主人家准备的。茶有饽,喝了对人有好处。凡可作饮料的植物,大都是用它的叶,而天门冬、菝葜却是用其根,也对人有好处。又湖北巴东有真茶,煮的喝了使人兴奋没有瞌睡。当地人习惯把檀叶和大皂李叶煮当茶,两者的性质都冷。另外,南方有瓜芦树,它的叶大一点,也像茶,很苦很涩,制取为末,像喝茶一样地喝,也可以整夜不眠,煮盐的人全靠喝这。交州和广州很重视饮茶,客人来了,先用它来招待,还加一些香菜?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有无射山,据称:土人风俗,遇到吉庆的时候,亲族聚会,在山上歌舞。山上多茶树。'
《括地图》:'在临遂县以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产进贡皇上的茶。')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出产茶叶?
《永嘉图经》:'永嘉县以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阳图经》:'山阳县以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说:'茶陵,就是陵谷中生长着茶的意思。'
《本草·木部》:'茗,又叫苦荼。味甘苦,性微寒,没有毒。主治瘘疮,利尿,除痰,解渴,散热,使人少睡。秋天采摘有苦味,能下气,助消化。原注说:要春天采它'。
《本草·菜部》:'苦菜,又叫荼,又叫选,又叫游冬,生长在四川西部的河谷、山陵和路旁,即使在结冰的寒冬也冻不死。三月三日采下,弄干。'(陶弘景)注:怀疑这就是现在称的茶,又叫荼,喝了使人不能入睡。(苏恭)《本草注》按:'《诗经》说'谁说荼苦',又说'乌头、苦荼像糖一样甜',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称的苦荼,是木本植物茶,不是菜类。茗,春季采,叫苦搽。'
《枕中方》:'治疗多年的瘘疾,把茶和蜈蚣一同放在火上烤熟,等发生香气,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加甘草煮水洗;一份外敷。'
《孺子方》:'治疗小孩不明原因的惊厥,用苦茶和葱的发根煎水服。'

三,原文注解
(1)归命侯:即孙皓。东吴亡国之君。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孙皓唧壁投降,封“归命侯”。
(2)惠帝:晋惠帝司马衷,公元
290--306年在位。
(3)张黄门孟阳:张载字孟阳,但未任过黄门侍郎。任黄门侍郎的是他的弟弟张协。
(4)傅司隶咸:傅咸(239--294),字长虞,北地泥阳人(今陕西铜川),官至司隶校尉,简称司隶。
(5)江洗马统:江统(?--310),字应元,陈留县人(今河南杞县东)。曾任太子洗马。
(6)孙参军楚:孙楚(?--293),字子刑,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曾任扶风的参军。
(7)桓扬州温:桓温(312--373),字元子,龙亢人(今安徽怀远县西)。曾任扬州牧等职。
(8)沛国夏侯恺:晋书无传。干宝《搜神记》中提到他。
(9)乐安任育长:任育长,生卒年不详,乐安人(今山东博兴一带)。名瞻,字育长,曾任天门太守待职。
(10)敦煌单道开:晋时著名道
士,敦煌人。《晋书》有传。
(11)琅琊王肃:王肃(436--501)字恭懿,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北魏著名文士,曾任中书令待职。
(12)新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刘子鸾、刘子尚,都是南北朝时宋孝武帝的儿子。一封新安王,一封豫章王。但子尚为兄,子鸾为弟。
(13)鲍昭妹令晖:鲍昭,即鲍昭
(414--466)字明远,东海郡人(今江苏镇江),南朝著名诗人。其妹令晖,擅长词赋,钟嵘《诗品》说她:“歌待往往崭新清巧,拟古尤胜。”在今安徽寿县北。沙门,佛家指出家修行的人。潭济,即下文说的“覃济道人”。
(15)世祖武帝:南北朝时南齐的第二个帝,名肖[臣责],483--493在位。(16)刘廷尉:刘孝绰(480--539),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为梁昭明太子赏识,任太子仆兼延尉卿。
(17)陶先生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秣陵人(今江苏宁县),有《神农本草经集注》传世。
(18)徐英公[责力]:徐世[责力](592--667),字懋功,启开国功臣,封英国公。(19)神农食经:古书名,已佚。
(20)广雅:字书。三国时张辑
撰,是对《尔雅》的补作。
(21)宴子春秋:又称《晏子》,旧题齐晏婴撰,实为后人采晏子事辑成。成书约在汉初。此处陆羽引书有误。《晏子春秋》原为:“炙三戈五卵苔菜而矣”。不是“茗菜”。
(22)凡将篇:伪托司马相如作的字书。已佚。此处引文为后人所辑。 X 为脱漏字。
(23)晋中兴书:佚书。有清人辑存一卷。(24)搜神记:东晋干宝著,计三十卷,为我国志怪小说之始。
(25)南兖州:晋时州名,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
(26)安州:晋时州名。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县一带。
(27)神异记:西晋王浮著。原书已佚。
(28)左思《娇女诗》:原诗五十六句,陆羽所引仅为有关茶的十二句。
(29)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张孟阳,见前注。原诗三十二句,陆羽仅录有关茶的十六句。
(30)华佗《食论》:华佗(约141--208),字元化。是东汉末著名医师。《三国志.魏书》有传.
(31)壶居士:道家传说的真人之一,又称壶公。
(32)《世说》:即《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著,为我国志人小说之始。
(33)《续搜神记》:旧题陶潜著,实为后人伪托
(34)《晋四王起事》:南朝卢琳著,原书已佚。
(35)《异苑》:东晋末刘敬叔所撰,今存十卷。
(36)醫桑之报:翳桑,古地名。春秋时晋国人赵盾,曾翳桑救了将要饿死的灵辄,后来晋灵公欲杀赵盾,灵辄扑杀恶犬,救出赵盾。后世称此事为“翳桑之报”。
(37)《艺术传》:即唐房玄龄所著《晋书,艺术列传》。《
(38)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为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今存二十一篇。《
(39)江氏家传》:南朝宋江统著,已佚。
(40)愍怀太子:晋惠帝之子,立为太子、元康元年(300年)被贾后害死,年仅21岁。
(41)醯:读 xi ,醋。
(42)王微:南朝诗人。
(43)南齐世祖武帝《遗诏》:南朝齐武帝名萧颐。《遗诏》写于齐永明十一年(493年)。
(44)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刘孝绰,见前注。他本名冉,孝绰是他的字。晋安王名萧纲,昭明大子卒后,继为太子。后登位称简文帝。
(45)王肃:王肃,本在南齐做官,后降北魏。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该民族习性喜食牛羊肉、饮牛羊奶加工茶经的酪浆。王肃为讨好新主子,所以当北魏高祖问他时,他贬低说茶还不配给酪浆当奴仆。这话明,文徴明《林榭煎茶图》传出后,北魏朝费遂称茶为“酪奴”,并且在宴会时,“虽设若饮,皆耻不复食”。(见《洛阳他蓝记》)
(46)《桐君录》:全名《桐君采药录》,已佚。
(47)西阳、武昌、庐江、晋陵: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均为晋郡名,治所分别在今湖北黄冈、湖北武昌、安徽舒城、江苏常州一带。
(48)巴东:晋都名。治所在今重庆万州一带。
(49)交、广:交州和广州。交州,在今广西合浦、北海市一带。
(50)《坤元录》:古地学书名,已佚。
(51)《括地图》:即《括地志》,唐萧德言等人著,已散佚,清人辑存一卷。
(52)临遂:晋时县名,今湖南衡东县。
(53)《吴兴记》:南朝宋山谦之著,共三卷。
(54)乌程县:治所在今渐江湖州市。
(55)《夷陵图经》: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地区,这是陆羽从方志中摘出自己加的书名。(下同)
(56)黄牛,荆门、女观、望州:黄牛山在今宜昌市向北80里处。荆门山在今宜昌市东南30里处。女观山在今宜都市西北。望州山在今宜昌市西。
(57)永嘉县:治所在今渐江温州市。
(58)山阴县:今称淮安市。
(59)茶陵:即今湖南茶陵县。
(60)《本草。木部》:《本草》即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或《唐英本草》,因唐英国公惊動任该书总监。下文《本草》同。
(61)谁谓茶苦:用菜时,茶作二解,一为茶,一为野菜。是野菜。
(62)堇茶如给:茶也是野菜。
来源:头条熊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8 14:33 , Processed in 1.1753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