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业界乱象:好看的不好喝,好喝的不好看 如果有朋友在近几年有过前往信阳茶产区或者信阳茶商经营的茶叶零售店里买信阳毛尖茶的经历,相信一定经历过一个场景。那就是被店家问到是要“自己喝”还是“送人”,是要“好喝的”还是“好看的”,此类售茶前的“客户调研”几乎成了所有信阳毛尖销售业界的标准问卷,以便于商家根据顾客给出的不同回答开始呈现不同的货品和开展不同的介绍。 
这是一个普及度近乎100%的怪现象 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得出两个结论——如果是买茶自己喝的,那么必然是拿好喝的,如果是买茶送人的,那么必然是拿好看的;如果是要买好喝的,那么拿出来的茶必然是不好看的,如果是要买好看的,那么拿出来的茶品起来必然是被默认为不那么好喝的。当然,此处的好喝与不好喝,好看与不好看,均为二者相对而言。 
显然,干茶偏绿,鲜味十足,芽头细小整齐的必然是好看的,相比之下,干茶条形偏长偏大的一芽一叶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显而易见,买茶自己喝的或者指明要买好喝的顾客,自然店家就会推荐不那么好看的一芽一叶茶;买茶送人的或者指明要买好看的顾客,店家就会推荐好看的单芽茶。 “小混淡”不是信阳毛尖的正统每一年从春茶开采到谷雨之前,尤其是清明前后。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区浉河港的大大小小的茶企和茶农作坊都会争相制作取料为纯芽头的信阳毛尖单芽茶。 
买茶人一旦接近,店家就会迫不及待的取杯投茶冲水,招呼茶客。这种茶干茶看起来全是小芽头,泡出来绿绿的,汤色很混。入口滋味很鲜爽,但茶味很淡,还有一种青草气,入口不润,回味无甘。 
不知从何时开始,顶级信阳毛尖就是纯芽头的声音,成为了判定信阳毛尖好坏的标尺。“一斤毛尖8万个芽头”、“芽头越小越多越值钱”类似的宣传比比皆是,其间有营销的需要,更有大环境的推波助澜。 
真正顶级的信阳毛尖,是一芽一叶初展的雨前茶,绝非只做单芽茶。然而目前此类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茶农中,众多商家,包括一些信阳毛尖的龙头企业,同样在这样做。根据传统的制茶理念和工艺要求,“小混淡”绝非信阳毛尖的正统,“芽”和“绿”都是应该被痛批的。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