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4|回复: 0

信阳毛尖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8 15: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信阳毛尖”名称进化
  从信阳茶到信阳毛尖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之路,这是信阳茶传入、发展、攀登高峰必经的坎坷之途。信阳毛尖的名称,不仅是信阳茶业发展历史的标志,也是世世代代信阳茶农心血和技艺的结晶。

  信阳茶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有过不同的叫法。
  唐代,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这时信阳茶的名字称为大模茶。唐《食货志》载:“贞元江淮茶为大模”。
  宋代以后,散茶开始出现,信阳茶又称为“片茶”、“散茶”。宋《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散茶出淮南归州。”
  明代,朱元璋禁制饼茶,散茶代替了饼茶,信阳的散茶又被叫做“芽茶”和“叶茶”。
  “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人们把产于信阳的毛尖称为“本山毛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做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等。
  “信阳毛尖”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末。车云茶社派人到名茶产区浙江西湖龙井和安徽六安,购买茶籽、观摩学习制茶方法,曾把制成的茶称“车云龙井”,巴拿马获奖后更名“信阳毛尖”,新中国成立初,正式称之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巴拿马获奖
  说起“信阳毛尖”,就不得不提“甘以敬”。
  信阳县的秀才甘以敬,亲自开办过矿山、锅厂、钱庄等实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7岁的甘以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回乡种茶去了。
  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震雷山创办了“元贞茶社”。这是近代历史上,信阳的第一个茶社。后因时局动荡、百业凋敝,找不到销路。
  1910年,甘以敬又在车云山组建了“宏济茶社”。
  1913年,宏济茶社试采。因种植的茶树是杭州龙井购回的茶籽所生,所以茶社为制出的茶起名为“车云龙井”。“车云龙井”成为信阳茶叶的第一个品牌。之后茶社相继成立,信阳茶叶一片生机。

  正当此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凿成功而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将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信阳茶人想借此良机重振信阳茶,最为积极的是信阳茶人陈雨人。
  陈雨人得到官方的支持,到各茶社搜集到了信阳著名的车云茶、贡针、白毫、雀舌等十一种茶样,转交省出品协会。1914年12月6日信阳毛尖随同其他参赛物品装上美国轮船“蒙古利亚”号,驶进了太平洋的惊涛骇浪中。
  不得不说,甘以敬带动的信阳毛尖的发展,为之后信阳毛尖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15年2月,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由车云山采制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独树一帜,获得普遍赞赏。据《信阳工商历史特产资料》记载:“1915年信阳毛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金质奖状与奖章。”
  宏济茶社股东和当地群众看到奖状和奖章后,劲头更足,并将宏济茶社改名为“车云茶社”。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2 01:15 , Processed in 1.1801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