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绿茶明前茶的阵营里又多了不少新的“创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信阳毛尖。这个在传统制茶工艺中,一般是谷雨前后才进行采摘的北方绿茶,近年也越来越早上市,跻身明前茶的梯队。 信阳毛尖标准正在被改写 近年来在一些茶叶市场里茶商的销售话述中,“三泡而弃”的全芽头“小浑淡”被解释为正宗的信阳毛尖:“汤越浑越是好毛尖,汤浑是白毫多的体现,白毫多就代表这个茶是最嫩、最新鲜的”,“因为太鲜嫩了,所以味道几泡就淡了,但是才愈显其珍贵”。对此,虽然资深老茶客只会对“小浑淡”一笑置之;也曾有信阳茶人、专家,斥责市场误导消费者;媒体对“小浑淡”也多有报道,但“小浑淡”的劣币驱逐已然正在发生,人们对信阳毛尖的等级认知标准正在被改写。 畸形市场导向催生“小浑淡” 在 “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的市场导向下,茶农们的采摘时间越来越早,对原料的等级要求越来越高。原本是谷雨前的“一芽一叶”,现在演变成清明前 的“只取嫩芽、芽带白毫”。茶尖刚刚长出,虽然品相确实好看,但成分还没累积充分,味道没出来,口感自然很淡。而茶农们为了追求茶叶的形小,制作过程中过 度揉捻,使得茶毫脱落、茶叶破碎,从而茶汤变浑。 01
02
虽然早春茶的追捧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茶商们的销售说辞也听似无懈可击,但到底什么样的滋味是好茶?是茶香汤清、回味绵长更佳?还是清淡浑浊、三泡而弃更妙?相信在茶客的心中还是自有公断的。我们期待,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能够积极引导,让信阳毛尖在短暂的市场浮躁之风吹过后,早日回归“一芽一叶”的传统。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