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0|回复: 0

河南人喝茶的首选 信阳毛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8 16: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历史悠久,内蕴深厚
01
东周—茶传入信阳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全世界茶的发源地,早在二千多年前东周时期,自西南巴蜀之地传入的茶种,就在信阳落地生根,孕育发展,结出了茶文化的硕果。

  茶自东周时期传入信阳一说,最早是由茶界大家陈椽在《茶业通史》一书提出来的,影响深远。李伟先生所著《信阳毛尖》一书中提出了信阳茶传入的三种推论:因贡茶而传入、因民间交往而传入和因战争传入,不论哪种说法,都足资证明信阳悠久的产茶历史。
02
唐代—淮南茶光州上
  茶兴于唐,最早关于信阳茶确切文字记载始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说:“淮南茶以光州上,义阳郡次...”,唐代的光州包括今固始县、商城县、新县、潢川县和光山县。

    信阳在唐时隶属淮南产区,荣列全国官办的13个重点茶场之一。唐代,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这时信阳茶的名字称为大模茶。
03
宋代—淮南茶信阳第一
  茶盛于宋,北宋时期定都于东京汴梁,为避宋太祖赵光义的名讳,义阳改名为信阳。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信阳茶产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至今鸡公山和黑、白两龙潭的有101株千年的“茶树王”,可谓茶中活化石。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途经天台祖庭净居寺留有诗文,品饮信阳茶后,曾发出“淮南茶,信阳第一”的感叹。
04
明代
  在罗山县的灵山寺,据说在朱元璋最凄惶落魄的时候,罗山灵山寺的僧侣以灵山茶救了他一命,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曾三次前往灵山寺进香还愿,并盛赞灵山茶。至今寺门有朱元璋题写的“圣寿禅寺”匾额。

    传说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倒影,从中折射出世情百态。而今灵山寺还保留有数百年前的老茶园。亦然延续传统手工炒制出产灵山茶。我们有幸在一杯茶汤中体味释迦摩尼那飘渺的风韵。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禅茶一味呢?
05
清代—信阳茶经历坎坷
  “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人们把产于信阳的毛尖称为“本山毛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等。清代,有记载的信阳种茶县有光山、固始、潢川、商城、罗山等。据清代《顺治通志》记载:“茶出信阳、罗山有之,商城、固始间有。”

  清代信阳茶业凋零衰败,已经奄奄一息。此后清光绪年间短暂复兴,甘以敬等人先后在震雷山成立“元贞茶社”、“广益茶社”;陈玉轩等人在车云山成立“宏济茶社”等。社长陈玉轩专门为此作对联一副:“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贴在宏济茶社的门口。

    自清末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遭受了太多的磨难,伴随着国运的衰落,茶业随之没落,但正是一部分人的坚守,为我们保留了信阳茶业的火种,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06
民国—巴拿马获奖
     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由车云山采制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独树一帜,获得普遍赞赏。据《信阳工商历史特产资料》记载:“1915年信阳毛尖经该会评判结果,颁给世界茶叶金质奖状与奖章。”

      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无疑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这是信阳茶第一次飘扬出海,走向世界。
07
建国后—走向辉煌
  信阳毛尖不等于信阳茶。历史上的信阳茶历经时代的变迁,容颜变换总以绿茶一脉传承。唐代的大模茶、宋代的散茶和片茶、元明时期的芽茶和叶茶、清代的毛尖、近代的豫毛峰和豫毛青,直到今日信阳茶亦然名茶荟萃,信阳毛尖是信阳茶的精华和代表。
信阳毛尖荣誉史
    1959年,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1985年,信阳毛尖荣获国家质量银奖。
  1990年,信阳毛尖荣获茶叶行业最高荣誉国家质量金奖。
  1999年,信阳毛尖荣获昆明世博会金奖。
  2008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
  信阳茶的大发展,是在1949年以后,曾经的星星之火今日渐成燎原之势,现在的信阳茶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国际上茶行业的发展潮流是以绿茶为主,绿茶是中国茶产业最具优势的品种,而信阳茶是我国绿茶皇冠上璀璨的一颗明珠。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10:52 , Processed in 1.2824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