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餐桌》这本书的缘起,和今年我在马来西亚的一段经历有关。 今年5月29日这天,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我来到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恰逢分会的志工们在包粽子为缅甸的风灾受害者义卖。很有幸,我也参加了这一极有意义的活动。据介绍,这次志工们要包15000个粽子,估计可以义卖10万令吉左右(1令吉相当于2元人民币)。
慈济成立四十多年来,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全世界的公益典范、慈善先锋。发起人证严法师被慈济志工们尊称为上人,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导师。证严法师大爱无疆,慈爱之心可昭天地日月,被世人称为“东方的特蕾莎”。
我到慈济时,正是中午时分,远远望去,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所在的静思堂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庄重肃穆。慈济志工郑永泉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他陪着我到处参观,在一堆分好类的衣物、旧电器和皮箱旁边,他告诉我,这些东西清洁修理后,将捐给非洲贫穷国家的贫困家庭。
参观了慈济之后,我又在他的热情引荐下,见到了被慈济志工们称为环保元老的济玄先生。济玄先生告诉我,他从1997年开始参与慈济的环保回收工作,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当我问他对华人普遍好面子,请客时食物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的现象怎么看时,济玄情绪忽然激动起来,他说他去中国,就发现公款大吃大喝、食物浪费的问题,个人感觉不是难受,而是心痛!慈济志工聚餐时是没有厨余垃圾的,大家全部吃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惜福”!之后我在慈济吃了中午和晚上两次素餐,发现确如济玄先生所言,没有一点点浪费,厨房里也没有泔水桶,盛饭洗碗时大家也是互相谦让,关系融洽。我在心里感叹:只有像慈济志工一样把环保上升到心灵的高度,信仰的高度,才能做好环保!当然这得益于证严法师对大家的精神引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证严法师就提出“心灵环保”的概念,把佛法与环保、环保与和平很好地结合起来。 和济玄先生告别时,他在我的留言册上写下了“用双手做环保”这句话。他希望我回到中国后,能多多地宣传“减少餐桌浪费,惜物就是惜福”的环保理念。我告诉他,这些年来自己也尽一己之力一直在宣传这些,但是感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消费主义思潮的泛滥和中国的面子文化。我们传统文化中既有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有好面子讲排场的糟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物质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消费主义于是甚嚣尘上,富起来的部分中国人开始过起了奢侈、用过就扔的生活。加之媒体的大肆渲染,很多人迷失了自我,成为物质欲望的机器。不信,可以看看那些挥金如土、声色犬马的人,看看那些公款吃喝、浪费无度的人,看看那些为了口腹之欲、消费珍禽异兽的人。这些人都是社会上的所谓“精英阶层”,这些“精英阶层”的行为会对社会产生了很不好的示范效应,再加上一些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导致追求奢华成了很多人的心理需求,这是极其可怕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仅仅依靠道德上的说教显然不行,还要在制度设计上跟进,比如向国外有些国家学习,对浪费的行为罚款曝光。另外从中央到地方要制定严格的公务接待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提倡自助餐,不再搞圆桌大盘餐,只允许私人自费吃大盘餐。 8月24日,结束了东南亚和南亚七国的行走回国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不辜负济玄先生的期望,将“减少餐桌浪费,惜物就是惜福”的环保节约理念在中国进一步推广,于是就创意了“绿色餐桌”这一活动。活动分为四个部分:一,低碳生活,素食先行;二,消灭地沟油,从餐桌开始;三,多素少荤,健康一生;四,野生动物,远离餐桌;五,食品安全,关系你我。我希望能通过“绿色餐桌”活动,唤醒更多人的危机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和动物保护意识,进而参与到“绿色救地球、素食保健康”的行列中来。我的想法被铁杆环保志愿者陈锐殷阿姨知道后,她深表赞同,并积极出谋划策,于是我们商定合作出版《绿色餐桌》一书。另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深圳弘法寺常志法师和顿道法师的资助,在此向两位法师致以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让我们记住证严法师的教导吧,这段涵义隽永的文字题目叫《惜物修德,最有福 》—— 四大假合,缘生万物,
有限资源,众生共享;
恣意耗用,祸延子孙,
损物,即是损德。
知足少欲,珍惜福缘,
克勤克俭,善用分毫;
点滴回收,物命无限,
惜物,即是护生。
至诚感恩平安之福,
戒慎虔诚起心动念;
敬天爱地,调和身心,
天地调順,众生就有福。 叶榄
2011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