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95|回复: 0

信阳市第三小学:“劳”以启智,“动”以润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4 15: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项目名称:“劳”以启智,“动”以润心
实施年级:信阳市第三小学五年级
学科融合:劳技、语文、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综合社会实践







01
问题提出









(一)课标依据

2022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学科育人,探索与素养目标和内容结构化相匹配的、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提倡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其中,《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将“劳动项目”作为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


劳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关系到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有助于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二)学科融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美术动手制作、欣赏发现美、语文写作、数学统筹、品德教育感恩父母等学科特点,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的教育过程。










02
驱动问题








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五年级阶段的同学们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用双手体会到劳动的意义,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劳动的技能呢?










03
项目描述








劳动教育,手脑相长,“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人获得知识,求得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和成长,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实践能力。信阳市第三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同学们开展了“聪明长在手上”劳动项目实践活动。










04
项目实施

(一)整体实施过程

分小组确定主题——考察研究——动手实践——成果展示——项目反思

(二)具体实施
1、包出风俗 吃出幸福

为了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五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跨学科项目实践活动——“泡制腊八蒜+包饺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来源于上古道教腊祭,神农氏“始做腊祭,以告上苍”,遂形成在年终时祭祀农谷,庆祝当年已得收成,祈求来年民丰岁稔的习俗。老北京有句话叫“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欠债的还钱”。腊八蒜意在讨个好彩头,把账算清楚,过个好年。腊八节的到来,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越来越浓。


泡制腊八蒜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剥蒜可是个技术活儿,比一比,看谁剥的蒜又快又多,别看我们手小,干起活儿可灵巧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每个同学面前的玻璃罐里就堆积起白花花的蒜瓣儿,再用白醋加入适量食盐和冰糖熬制,把蒜瓣浸泡起来,一罐罐散发着淡淡醋香的腊八蒜就新鲜出炉了。


因为在腌制的酸性环境里,大蒜里的一些含硫物质的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生成蓝色和黄色两种含硫色素,这两种色素叠加就会呈现绿色。所以,密封后的腊八蒜在阴凉的地方放上10天左右,就会变得如翡翠般通体碧绿。等吃饺子的时候,咬一口酸甜脆爽的腊八蒜,简直是最佳蘸料!


“素衣台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矫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引。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承。浓浓中华情,暖暖团圆意,作为传统美食,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可谓甚远,它包含人们的美好祝愿,也象征着团圆与温暖。


为了擀出圆润、薄薄的饺子皮,同学们的小手配合着擀面杖不停的擀压,大家托住饺子皮,取一筷子饺子馅,捏好饺子皮。会包的同学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技术,一个个体型标准的饺子快速“出炉”;手法生疏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展开想象,包出了造型各异的饺子。


大家相互之间传授包饺子的经验,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大显身手。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一排排个性十足、充满创意的饺子就诞生了,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小笼包,有的像元宝;还有把甜甜的彩虹糖包进去的;也有把饺子馅挤漏,忙着打补丁的。薄薄的饺子皮里包的不仅仅是小小的馅料,更包裹着中华文化的风俗与传统,还有浓浓的祈愿与祝福。同学们瞧着自己捏出来的饺子开心极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劳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清水漂芙蓉,元宝落玉盘。”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被端上桌,饺子香味四溢,同学们一边吃一边忍不住赞叹,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食物,吃起来真是格外地香!每一口饺子的美味中,都包含着孩子们劳动后的欣喜与成就。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吃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饺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包的是饺子,学的是本领,吃的是饺子,收获的是成长。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生活劳动技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了“劳动最光荣”的种子。

同学们更是在泡制腊八蒜和包饺子的过程中,品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了文化素养,使中华民族古老的农耕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





2、穿针引线 巧手修补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不碰到衣服破了、玩具开线了。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修补一下吧。

同学们聚在一起学习缝纫技能。从穿针引线到打结锁针,孩子们专心又认真,从缝补玩具聊到服装设计。大家高兴地和同伴们分享自己又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以后裤子坏了、袜子坏了,不用买新的了。


缝补像人生,人生之路会遭受风雨打击,需要我们不断缝缝补补,重拾信心,迎难而上,如同穿针引线一样胆大心细,沉住气、静下心,一切都能成功。

3、七彩编织 传递温暖

手织围巾,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部分,为了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激发文化自豪感,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五年级的同学们组织开展以“编织七彩童梦,绽放个性之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指尖艺术,点缀多彩童年。


活动启动前,同学们通过书本、图片和视频了解了围巾和手工绣的基本编织技巧和方法。

学习交流后,同学们忙碌了起来,他们用自己的小手,灵活地在毛线中穿梭,逐渐显现出围巾的形状。


编织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分享编织技巧,交流心得,有的自主实践,有的分组合作,从“无”到“有”,他们手中的线球逐渐展开,成为一条条温暖的围巾。这些围巾不仅在寒冷的冬天为他们带来了身体上的温暖,也让他们在心灵上体验到了手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一点点编织、一针针收线,手指翻飞间,一条条精美的围巾、一个个精美的绣品就完成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向同伴们、老师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双双手之间,是爱与温暖的传递。

“孩子们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编织的世界中,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探索中感受,现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活跃的气氛。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手工编织非常感兴趣,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满了探索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实践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同学们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实用的手工编织技巧,提升了劳动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4、体验农耕 拥抱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最广阔的教室,感受田园风光,亲自下地劳作,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用双手感受劳动的美,五年级的同学们跟随冬天的脚步,踏入了大自然的课堂。通过现场讲解,同学们对蔬菜的种植过程有了全新的了解,明白了蔬菜从种植到收获期间需要付出的各种劳动。


同学们自己动手,开始给菜地除草,并亲手采摘了蔬菜,本以为简单的事情却意外频出,拽断菜杆的、撕烂菜叶的、小铲子找不准位置挖不出来的……同学们也不断讨论方法,交流心得。半个小时之后,同学们明显的熟练了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劳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不再仅仅是书上的诗句,而是真实体会到的辛苦。遇见困难的疑问,为了解决问题的探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更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劳动结束后,同学们又进行了一场游园会,本次实践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完满结束。





5、家务劳动 样样能行

劳动教育很小,小到整理书桌,洒扫庭院;劳动教育很大,大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


家庭劳动教育是劳动价值观培养的关键一环,五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我爱劳动我能行”为主题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对照劳动清单进行劳动实践,在洗衣刷碗、清洁除尘、修剪布置等日常家庭活动中,用自己的双手收获快乐,体验幸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感受到了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艰辛,同学们也在劳动中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担当。


一举一动皆美好,一事一物皆整洁。让做家务成为一种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大家锻炼出一个健康的体魄,带给同学们的独立、自信、自强都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希望同学们做家务的好习惯能继续保持,解锁更多的生活劳动技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幸福感!









05
项目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它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相互结合。

每一次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都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传承“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润心,为自己的小家以及祖国这个大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2 14:32 , Processed in 1.2169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