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做好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重点强调高度重视多病共防、加强监测预警干预、加强患病学生服务等六方面工作要求,提出以学生身体健康为重,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等。一起来看《通知》全文—— 
教育部网站截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据卫健、疾控部门研判,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今冬明春可能面临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给学校做好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带来较大挑战。为贯彻落实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学校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多病共防。冬春季是新冠感染、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高发季节,易呈现多种流行性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2023年10月以来,我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多地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多的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工作形势和重要意义,坚持底线思维和多病共防,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重叠、流行峰值交替的情况,因时因势因地做出科学有效应对,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二、加强监测预警干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督促师生做好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重点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等,切实增强学校疫情监测的及时性、精准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当地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主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会商,加强信息互通,协同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指导学校做到科学精准应对。 三、强化日常健康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开展全覆盖、多形式的新冠感染及其他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师生科学理性认识流行性疾病的特点和危害。引导师生深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日常生活中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公筷制、分餐制等良好卫生习惯,适度参与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家庭防疫指导,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均衡膳食,规律作息,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儿童青少年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接种宣传引导,优化接种服务,保障接种安全,进一步提高师生接种意愿和免疫水平。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四、加强患病学生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应对预案,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指导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任课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对接近期教学重点。以学生身体健康为重,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结合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引导家长让患病学生充分治疗和休息,切实科学作出返校上课安排。 五、做好物资储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针对冬季流行性疾病流行形势和发病态势,科学预测预判可能发生的疫情,指导学校动态调整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六、狠抓责任落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强化对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督促学校进一步查找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风险点和漏洞,及时整改问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工作安排,健全工作机制,细化防控措施,压实防控责任。 教育部办公厅 2023年12月4日 当前,全国多地进入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儿童感染人数增多 多地发布通知 倡导合理安排孩子学习生活等 一起来看 ↓↓
01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 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 11月25日,“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发文,强调一切应以孩子身体为重,学生患病期间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

详细内容如下:
滑动查看↓
当前,北京市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儿童感染人数增多。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 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就近期课堂教学重点,学校、班级及时与家长沟通对接。 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引导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常通风,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考虑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家长要让孩子充分治疗和休息,即使身体好转也不着急返校复课,巩固好身体,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帮助孩子均衡膳食,规律作息,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02 山东省教育厅: 健康第一 11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倡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有效应对当前我省多种传染病叠加流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安全健康。

详细内容如下:
滑动查看↓
一、严格落实多病共防措施 做好因病缺课缺勤师生登记追踪,严格落实健康管理、晨午检和传染病报告等制度。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等人员聚集场所的通风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整洁卫生,强化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二、科学合理安排教育教学 学校要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全面落实“双减”要求,注重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建立高质量作业设计机制,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制定差异化教学设计,对患病未愈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家庭作业不做强制硬性规定,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 三、树牢“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 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注重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膳食。注意气温变化,根据温度适时增减衣物。鼓励符合条件的师生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四、加大健康科普力度 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班会等形式,广泛普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等多病共防知识,提高师生家长防病意识。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提醒居家(宿舍)休息;如果症状较重,应做好个人防护,尽早前往医院就诊,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五、加强睡眠健康管理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患病风险。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教育引导大学生不熬夜、不沉迷手机和网络游戏。中小学校要统筹现有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有效保障中小学生午休时间和睡眠质量。 六、密切家校沟通联系 学校要强化家校协同,为学生身体康复、学习创设良好环境。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常态化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安全度过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对患病居家学生,指导家长保障患病学生充分治疗和休息时间,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减少过度学习焦虑,身体好转后不急于返校复课,患病学生可利用中小学国家智慧平台等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 03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教师和学生 感染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后 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11月23日,“山西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提示:为积极做好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提示公众和相关单位要积极采取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

措施中提到:教师和学生感染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后,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详细内容如下:
滑动查看↓
一、学校防控措施 1.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居家休息、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教师和学生感染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后,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2.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开展日常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主动引导学生课间活动后增加洗手频次。 4.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班级应加强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消毒、通风等措施。 5.出现集中发热疫情的学校,倡导病例所在班级学生疫情期间佩戴口罩。 6.考虑进入冬季后可能出现流感、新冠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健康教育内容应注重多病共防。 7.学校近期要减少组织集体活动。 二 、学生应对措施 1.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报告,避免带病上课。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不清洁手触摸口眼鼻。 3.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室外活动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因着凉增加感染机会。 4.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 5.有呼吸道症状时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三、家长应对措施 1.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2.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做好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家长帮助孩子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4.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孩子确诊后应遵医嘱治疗,居家休息,避免反复就诊。 四 、医院机构防控措施 1.医疗机构在增加诊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应同步重视院感防控工作,避免患者聚集导致的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 2.通过优化和严格执行就诊流程,杜绝普通门诊、急诊患者和发热门诊患者交叉感染。 3.加强门急诊、病房等公共区域通风换气,配齐消毒、防护用品。 4.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5.开展分时预约就诊,控制门诊等公共区域就诊人员密度,引导就诊人员和陪同人员戴口罩。 6.医生接诊时应做好健康科普,告知家长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治疗要点和防护要求,避免家长和患儿焦虑,增加医疗机构就诊压力。 五 、养老机构防控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整治,对生活区、活动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清扫。对房间、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考虑进入冬季后可能出现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健康教育内容应注重多病共防。增强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的卫生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发现老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 4.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老人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膳食、安静的睡眠环境和适宜的娱乐和锻炼设施,帮助老人提高抵抗力。 5.保护易感人群。积极组织老年人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预防相关呼吸道传染病。 6.建议为工作人员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进一步减少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风险。 04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 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11月28日,“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提示:家长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05 湖北省疾控中心专家: 倡导“一老一小”等重点高风险人群 积极接种流感及肺炎球菌等相关疫苗 入冬以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湖北省医疗机构接诊的感冒、发热人群增加,针对该现象,12月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童叶青。

童叶青介绍,近期湖北省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与全国其他省份流行趋势基本一致,以流感为主,未发现新的病原体,公众不必恐慌,日常要养成坚持在密闭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养成良好咳嗽礼仪的卫生习惯,倡导“一老一小”等重点高风险人群积极接种流感及肺炎球菌等相关疫苗。
详细内容如下:
滑动查看↓
童叶青介绍,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季节,近期湖北省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同呼吸道疾病,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分布特点。比如流感是全人群易感,65岁以上老人与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容易引起并发症;支原体肺炎主要好发于5岁及以上儿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是发病的高峰年龄,5岁以下儿童也有发病。 近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哪些有疫苗可以预防?针对不同人群有没有特定疫苗推荐?对此,专家表示,近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流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鼻病毒与腺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等,目前流感、部分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目前,我省流感流行的主要型别是甲型流感H3N2型别,流感疫苗疫苗株对流感流行毒株匹配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接种流感疫苗;此外老年人群及6周龄至5岁以下儿童也可通过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链球菌肺炎。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由教育部直属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是专业的综合教育门户网站,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发布权威政策解读,提供各类考试信息、会议信息及教师招聘、培训等专业服务。 132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章来源:综合自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微信,首都教育、山东教育发布、江苏疾控、湖北省教育厅、宁波晚报、山西疾控动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