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07|回复: 0

葵园研修|养德篇 ——家访路上的点点星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8 17: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家访是一场教育的旅行
穿越星夜与晨曦
只为那一颗炽热的初心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教育便有一百种形式
我们携爱前行
拉近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家访,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家访,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家访,是家校合育不可或缺的桥梁。一个家庭,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心酸,也有温暖。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心门。让我们一同走进老师们的家访故事,去感受点点星光。

主持人沈李琪老师为我们本次家访分享活动拉开了帷幕。






家访故事分享





于秋雨:
《家访暖人心,共育促成长》





育人如松坚不移,家访似月长相随,且以家访化心韵,涓涓潺潺夏江流,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家访,三尺讲台外的另一片天空。家访的路虽长,但和孩子的心更近了,敲开的不仅是一扇扇家门,更是推开了一扇扇心门,送出一缕阳光,收获一片灿烂,浓浓的爱在家访路上蔓延和传递,故事还在继续……于秋雨老师以爱为名,让每一次家访都成为一场温馨的相遇。





张慧: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张慧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们的一些隐形问题,尊重、接纳和理解,努力点燃他们的激情,让他们释放生命的活力。




郑欢欢:
《于蝉鸣之中听心声》

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每一次交谈都是一次成长的见证。通过这次家访之旅,郑欢欢老师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相信她所展现出来的力量,能够引导我们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王春雨:
《心灵之访,用情相拥》

家访是一条心灵之路,王春雨老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柔弱的心灵之花,时刻在温暖的环境中盛开。



王一丹:
《家访是一场温暖的相遇》


“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搖动另一片树叶,家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期待每一次相遇,都能让孩子们的童年多一份温馨。随时随地播种,耐心等待花开。



冯珊珊: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能够看见不同、理解不同、能针对性地应对不同。发现他们的长处,找到助力成长的力量。以学生的视角找到属于他们的成长之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



陈睿:
《静待花开,一路追光》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家访就是一次心灵双向奔赴的旅行。陈睿老师满怀对孩子的爱与期待,静心敲,潜心叩,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动心灵。通过家校携手共育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用心呵护,静待花开。



黄橙:《我的家访故事》

家访,通过不同的路径挖掘更多教育的机会,在每一次的有可能中,播种下希望的种子。黄橙老师用爱与关怀催动希望的成长,温暖学生的心灵。



兰燕:
《推开一扇家门,打开一扇心门》

家访是一场教育的旅行,穿越星夜与晨曦,只为那一颗炽热的初心。兰燕老师分享的“表扬是一抹亮色”“迎接是一种契机”两个小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家访背后的意义。越过山丘,前方可期;荣光守候,笃定信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家校同心,家校同行,让我们努力构筑家校沟通的桥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肖玉红:
《敲开家门,“访”进心门》

家访是一场有温度的教育,也是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发展的重要途径。肖老师通过家访看到了孩子们身上闪烁的希望之光,也更加了解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这将有利于她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家访路上的点点星光,汇成了无比璀璨的能量,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照亮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在这次家访中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分享奖的获得者:于秋雨,张慧,郑欢欢,王春雨,王一丹,冯珊珊,陈睿,黄橙,兰燕,肖玉红。优秀作品奖的获得者是:王睿,沈李琪,方艳萍,程云,崔晓磊,袁银,杨苗苗,沈洁。




优秀年级组:一年级组


在家访活动的总结中张玉婷老师也提出:我们只有和家长同心协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每个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希望我们做最好的老师,不辜负每个家庭的希望,给孩子带去一份爱,带着接纳带着同理,让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














借夏天的风
共赴一场相约
一百次提问不如一场深度体验
一百次沟通不如一次亲身感受
最美的声音,是家园同频的回响
最好的教育,是家园共育的互动
凝聚家校合力,助力美好成长
携手合作,蓄力起航
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正在开启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8 11:50 , Processed in 1.2519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