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阳毛尖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场也是越来越乱。这里举两个突出的的问题,给大家选购信阳毛尖时避个坑。 首先一个就是外地茶的乱入,对信阳毛尖品牌伤害很大,这仿佛是所有名优茶品的通病。前有阳澄湖洗澡蟹,后有信阳毛尖“镀金茶”。 信阳毛尖市场需求旺盛,催生一些不良商家从四川、湖北等地采购价格更低的鲜叶、按照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将这种“仿制毛尖”当做信阳毛尖来销售。 
这些外地的“假毛尖”茶条和信阳毛尖似乎长得一个样,甚至一些比正宗的信阳毛尖还好看,让人真假难辨。但其实茶树是一类对源产地、小气候极敏感的作物。即使是同一座山,朝向的阴阳、 河流水汽的不同,都会对茶叶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哪怕是相邻的两座山,也有比较突出的口感差异。更不要说,这些跨越不同省市制作的“仿制茶”了。 
真正的信阳毛尖口感纯正,滋味浓而不涩,强而不苦,回甘强烈。而外地的这些假毛尖虽然外形好看,但是一般味道寡淡,苦而不化,味涩无回甘。 正是这些大量的外地毛尖流入市场,导致很多不明所以的茶友、花了并不低的价格,喝到的却都是这些并不好的外地茶,口感难喝,甚至伤胃,自然对信阳毛尖产生误解,觉得名不符实,而且很多喝毛尖的老茶客,也是在混乱的市场当中,偶尔翻车,无奈感概,喝个信阳的信毛尖怎么这么难。 
另外一个则是令人诟病已久的“小混蛋(淡)”的问题。 所谓的小混蛋(淡)是指,一些信阳毛夫尖茶做成芽小,汤混、味淡特征的茶。很多消费者在买茶时,都是颜值派,求茶叶颜值好看。 
“你看我这杯绿茶,满杯都是小芽头,绿绿的多好看!”正是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的喜好。一些信阳毛尖,采摘的过于细嫩,杀青的温度也低,揉捻则更重。这样做出的毛尖外形小、颜色绿、茶汤混。 注意这里的茶汤混浊,并不是茶毫的原因,而是由于杀青不足,揉捻过重造成的缺陷。 但如比一来,不仅是丧失了信阳毛尖作为传统北方茶区的绿茶,滋味浓强的特征味,还会使毛尖滋味寡淡、香气低沉茶汤混浊,对肠胃的刺激性强,也导致很多人对信阳毛尖的误解“茶汤这么混能喝吗?喝了胃里好难受”这种等等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信阳毛尖做为江北茶区的典型代表。适当采摘一芽一叶或初展的一定成熟度的才能带来更丰富的内含物质。也可以更好地做出高香浓的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名气大,自身品质也过硬,不过目前市场还有待规范。这需要相关部门和茶企紧密合作,和茶农一起维持信阳毛尖这块金字招牌。 毕竟信阳毛尖诞生的大山深处,还有朴实而勤劳的茶农,每日耕耘,茶园间翻山越岭的小路,勾连南北。也欢迎更多的人来到河南信阳,品尝这杯信阳毛尖! 来吧!一起喝杯信阳毛尖,重新拥抱春天! 来源:头条茶园里修行的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