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1|回复: 0

文艺创作必须牢记“受众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8 1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文艺院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将火热生活中的好故事,搬上舞台,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感动观众、感染观众,传递给大家正能量。
  但是近些年,有一些作品,名头挺响,花钱不可谓不多,但效果差强人意,远没有达到创作的预期。
  比如,一些劳模先进等主题化创作。如果做成一部纪录片,不加过多修饰,只是呈现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兴许会更加感动人。让人尴尬的地方在于,一旦一些日常生活故事,被某些地方院团搬上舞台,立刻就没了吸引力。台下观众被感动的少,玩手机的多。我们舞台上的人物,说了太多假大空的话,说了太多跟现实不着边际的话。如果主创人员把这个解释为地方戏的特点所致,那绝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艺术创作规律的片面曲解。
  艺术创作,是一项带给人审美的艺术。可以说,带给人美的感受,是艺术创作的首要目标。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欣赏美。只有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质,观众才能坐得住,继而通过看作品,得到一些感悟。
  可是现在,我们的太多创作,尤其是主题性创作意图特别明显的舞台作品,本身不从艺术规律出发,不懂得吸引观众,上来就是大呼小叫,一味说教。观众大老远跑到剧院看戏,是去受教育的?如果你是一位普通观众,上了一天班,晚上6点回到家,又要匆匆吃饭赶在7点半之前到剧场,去接受教育吗?
  我们这个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精神文化产品非常丰富多元的时代。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不存在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关键是你想不想去参与的问题。看戏也好,看书也罢,从不需要花钱的公共文化机构到需要花钱的艺术培训机构,文化产品的供给如今达到了新的高点。百姓有太多选择,如果这时候我们的某些地方院团依然我行我素,总是站在自己的认知范围里考虑问题,丝毫不顾及观众的审美需求,这个院团能发展好才怪。
  创作的一些环节,也需要提升,主要在理念层面。我们排戏,就是排给观众看。观众满意,就是好戏。某些地方院团,经常赋予文艺创作太重的责任,认为每个观众看完都应当哭得稀里哗啦、写出一篇三千字的看后感。可能吗?还是那句话,看戏本身,就是一件消遣和休闲的事,这不是上课,也不是接受培训。如果能在看戏的同时,通过作品告诉大家一点正能量的事,传递一些真善美的东西,那就是“善莫大焉”,非常了不起了。
  因此,我们的创作人员,要真正站在受众角度,考虑怎么去吸引观众,怎么给观众讲好一个故事。如果只是一味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写出来的戏,引不起大家的共鸣,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最后就是劳民伤财,不如不干。
  艺术创作的每一个领域,都有门道,都有成千上万条创作方法。但是,创作方法也好,创作的程式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吸引百姓看戏,让百姓喜欢。新的时代,如果百姓连看都不想看一眼,你还谈什么程式,还谈什么传统?那些所谓的传统和规矩,除了束缚当下的创作热情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其他用处。
  永远需要记住,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来源:文旅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1 21:05 , Processed in 1.2125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