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75|回复: 0

作为历史名茶,信阳茶经历着从粗到精,再到色香味形具备的转变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9 1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作为历史名茶,信阳茶经历着从粗到精,再到色香味形具备的转变


信阳毛尖产于拥有两千多年种茶历史的信阳地区,素来以丝田、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随着信阳毛尖产销的提高,信阳茶文化也蓬勃发展开来。信阳茶文化的繁荣,延伸了茶产业链,带动了信阳地区餐饮、会展、旅游、茶馆茶艺等行业的发展,不仅为信阳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创收,更是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提高了茶区人民的茶文化修养。




茶既是日常生活饮料,又是一般防治轻度疾病的便药,茶对改善人民生活、保证人民健康起了一定的作用。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这种精神文明和物质享受,只有在优秀的加工技术造就品质“色、香、味、形”俱佳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和发展。茶叶从野生的鲜叶发展为日用饮品,制茶方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地改进、完善。作为历史名茶,信阳茶也经历着从粗到精,再到色香味形俱备的华丽转变。


唐朝,信阳茶是蒸青饼茶。“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唐代用的农历,信阳茶大概是在农历的二月末三月初开始采摘,即今时公历三月末、四月初,正是信阳毛尖新茶开始上市的时候。




采摘标准:春天晴日,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如笋的芽叶,在清晨带着露水采摘;生长在老枝上短而瘦小的芽叶,选长的挺拔的采摘。


采摘工具:篮子(笼或答),用竹编织以盛放采后茶鲜叶,大小可容五升、一斗、二斗、三斗;


制作工具:灶、釜、颤、杆臼、规、承、檐、花莉、桨、扑、焙、贯、棚。


制作程序:蒸茶令解块令捣茶令装模令拍压令出模令列茶(晾干)令穿孔令解茶令贯茶令烘焙令成串令封茶。




蒸茶,将茶放入颤子,锅内水烧开之后放上颤子蒸茶。茶叶蒸好之后,趁热将其放入杆臼中捣烂,捣得越细越好。之后将茶泥倒入铺上檐布(檐是褶文很细,表面光滑的绸布)的茶模,茶模下置放石承(受台),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需加以拍击,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如果水份并未干燥,先置竹篓上透干。


茶成型后,由于水分未干易霉变,所以还要焙茶。晾干后的团茶,先用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放在棚(木架)上焙干。焙炉掘地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


焙干之后用线或竹条将团茶穿成串利于运销或贮藏。茶叶封藏的时候,遇到梅雨季节在“育”内复烘。




蒸青饼茶的制作,增加了蒸汽杀青的加工工序,一方面因高温作用使茶叶青草味得以散发,另一方面迅速地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继续氧化,使茶汤呈绿色,再一方面增加茶叶可溶性糖、水溶性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茶汤鲜爽滋味,并且在烘干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增加茶叶香气。


信阳散茶的加工制作可追溯至唐代,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散茶,即蒸青散茶。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与他处造团茶、片茶、饼茶不同,信阳地区北宋主要加工蒸青散茶,由山场收购,等级自上而下分别为上号、中号、下号、浅山。又以鲜叶老嫩的不同,分为芽茶、叶茶。


信阳蒸青散茶的加工方式与龙团凤饼有所区别,没有蒸后三榨出汁,又捣茶入模成型等复杂程序,而是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斯为上品采讫,以颤微蒸,生熟得所(生则味涩,熟则味减)。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怖,火烘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翡覆之,以收火气”,其加工方式即为:采茶令蒸茶令解块令摊凉令揉捻令烘干。




与蒸青团茶、饼茶相比,蒸青散茶在保证了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了加工程序,节约了劳动成本,是茶叶加工史上一大进步,与当今蒸青绿茶的加工程序很接近了。尤其是增加的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序“乘湿略揉之”,即今之茶叶加工技术中的重要一环节“揉捻”,合理控制揉捻强度,使茶叶细胞有一定破损率,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浸出,增加口感滋味,而且有利于茶叶的做形。

来源:映霞画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30 06:43 , Processed in 1.1930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