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4|回复: 0

茶文化之信阳茶史上的一段佳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6 15: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苏轼来信阳品茗论水,堪称是信阳茶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也是“淮南茶,信阳第一”赞语的出处。关于这段佳话,你知道吗?

宋代,义阳为避赵光义皇帝老儿讳,已改称为信阳,原义阳茶自然改称为信阳茶了。苏轼不仅是位大文学家,而且是位饮中君子。他既爱酒,又爱茶,“酒困路遥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便是他的饮中名句。


苏轼何时来的信阳,古无定考,一般认为他是在得脱“乌台诗案”之后,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初春在赴黄州谪所的途中来信阳的。《信阳毛尖》一书的作者李伟先生经过进一步考证,认定苏轼是在这年农历正月出京,正月十八日到达蔡州(今邻近信阳的上蔡县)。

时值寒春,大雪纷飞,苏轼在蔡州停留几天后,经新息县渡过淮河,来到信阳州的浉水河畔。这里自古就是名茶之乡,苏轼在这里品茶论水,访问高僧,留下了许多亦庄亦谐的茶饮故事。

一日,这位老夫子在饱览信阳的山水风光之后,信步来到浉河岸边的贤首山(今贤山),计划到寺内吃茶并拜访方丈,不料他却被看守寺门的小沙弥给挡在了门外。原来,那小沙弥只有十几岁,见来人其貌不扬,不农不商,一身打扮怪里怪气:头戴一顶破草帽,脚穿一双旧木屐,长脸上还留着络腮胡须,这算啥人物呀?他听来人说要见方丈,就推说方丈云游去了。


苏轼见小沙弥不肯让他进庙,也不计较,要来纸笔留下一个“净”字,转身又去了别的地方。苏东坡走后约一个时辰,小沙弥才给方丈和尚汇报,方丈听来人是头戴草帽,脚穿木屐,猜想就是一个哑谜。你看,一个人,上面有草,下面是木,这不是一个“茶”字吗?近来听说苏东坡到了信阳,八成就是这位老夫子在戏弄人呢!然而要追是来不及了,想到他临走时留下的是一个“净”字,说不定他是到光州的净居寺去了。于是,老方丈命人备了上好的茶叶,带了浉河之水,急急就向净居寺赶去。

再说苏东坡吃了个闭门羹,并没生气,一路东进,果然不日就到了净居寺。住持和尚刚安排他去卧室休息,就听有小和尚来报:贤隐寺方丈来访。方丈真诚赔情,东坡笑脸原宥。方丈吩咐人用自己带来的水泡自己带来的茶,东坡饮后疲劳顿消,禁不住连声赞叹:“真乃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也!”方丈就势请苏大学士为信阳茶题词,苏东坡也不推辞,泼墨挥毫,当即就写了“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著名赞语。

这句赞语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信阳茶从古自今都深受茶友的喜爱。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30 06:46 , Processed in 1.2585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