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13|回复: 0

揭秘信阳毛尖名称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 1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同样它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信阳茶到信阳毛尖也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之路,这也是信阳茶传入、发展和享誉盛名的必经之路。从历史的角度去揭开信阳毛尖的由来。


信阳茶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有过不同的叫法。唐代,信阳所产的茶为饼茶,这时信阳茶的名字称为“大模茶”。唐代《食货志》记载:“贞元江淮茶为大模”。

宋代以后散茶开始出现,信阳茶又称为“片茶”,“散茶”。宋《食货志》记载:“茶有两类,曰散茶。。。。。散茶出淮南归州”。

明代朱元璋禁制饼茶,散茶代替了饼茶,信阳的散茶又被叫做“芽茶”和“叶茶”。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代,人们把产于信阳的毛尖称为“本山毛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做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


“信阳毛尖”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末。当时车云茶社派人到名茶产区浙江西湖龙井和安徽六安,购买茶籽,观摩学习制茶方法,曾把制成的茶称“车云龙井”,巴拿马获奖后更名“信阳毛尖”,它借鉴了西湖龙井和六安瓜片的制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把它归于“毛峰”一类,河南将产于信阳及罗山南部的信阳毛尖命名为“豫毛峰”,光山、潢川、商城、新县、固始产的茶称为“豫毛青”。


信阳毛尖的名字来自信阳毛尖细圆紧直的外形,这种外形的形成又与信阳毛尖独特的炒茶工艺有关。不管是炒茶工艺还是独特的口感,信阳毛茶都深得茶友的喜爱,所以,喝茶就喝信阳毛尖。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30 07:51 , Processed in 1.2114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