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北宋时信阳茶区中原地区为当时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推动了相关商品经济的发展,例如粮食漕运、茶叶贸易等等。信阳茶区紧邻政治经济中心,在唐宋时期是属于农业经济发达的区域,茶叶种植技术比较先进,其培育方法可从唐宋农书的相关记载中窥探一二。

唐朝《四时纂要》与陆羽的《茶经》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茶叶种植技术;宋朝时候保存下来的茶书种类比唐代多,茶叶的培育技术也更先进,不仅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而且至今在茶叶科学技术上仍有参考价值。 

茶 

茶 

《茶经一之源》首先就对茶树进行了生物学的描述和种植环境。“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搁,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菥。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栋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款项堪采掇,性凝滞,结瘾疾。”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