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秦岭淮河一线上中国南北分界的“格林尼治”,谈到风俗,那真是丰富多彩,什么节庆花会、毛尖茶会、民间说唱(大鼓戏)、山歌野曲、“一担挑”皮影戏、地灯花鼓、……不胜枚举,一年到头,真真有得探究有得乐呵。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蕴藏着丰富精神内涵的传统民俗文化,却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潢川花会,一席民间艺术的盛宴 花会,最早称香会,因解放后破出迷信,改香会为花会,亦称“玩会”、“玩灯”,逢年过节或大办喜事的时候举行,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源于元代佛教的“行像大会”,流行于北方地区,后遍及全国,属汉族民间传统自娱性的群众文艺组织,形式多样,城乡皆有,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信阳地区有山有水,这里的花会玩得更是极尽其妙。

信阳地区的花会主要沿袭了几千年来的“新春闹花灯”、“中秋赏花会”、“七月阴儿河灯会”的传统,其中要数潢川新春花会办得最为出类拔萃。一年一度,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玩到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止,旧时有职业玩灯的戏班子,一直玩到四月八“开秧门”才散。整个花会夹杂了民间戏曲、杂技、说唱等音乐舞蹈活动,热腾欢快,充分体现了本地人热情豪爽的性格。
八九菜上桌 荤素配火锅
在饭桌上,信阳待客的待客之道也很丰盛。蒸、煎、炸、爆、熘、拌、卤样样皆有。油、盐、酱、醋、味精、五香粉、麻辣粉、辣椒粉是制菜的基本调料。 
来过信阳的外地人都知道,信阳人个个都是是烹饪能手,能做出煎、炒、烩、烧、焖、炖、炸各种拿手好菜。平时亲朋往来,必酒菜相待,至少有八、九个菜上桌。如遇红、白、喜、丧则大设宴席,一桌正饭要布 20至30多道菜。隆重时待客酒席名曰“双抬席”,即每样菜肴均是双份,也叫“吃一席看一席”,菜肴往往达50个之多,近年来,城镇待客趋向“冷盘” 化,“热钵”化,即:首先通用各样冷盘凉菜,饮酒后上“热钵”(火锅及各种热菜),吃、喝两便。 



而在农村,待客,除学习新式做菜方法外,迄今仍保留着大块烧肉、大块煎鱼的习惯,以此表示待客厚道。客或逢年过节主要传统菜肴有:虎皮肉(红烧肉)、粉蒸肉、炖鸡、煎鱼、豆油卷肉、鸡蛋肉饺、八宝饭、油炸丸子、滑肉、火锅羊肉、火肉、排骨肉、肉丸子、清炖牛肉、辣子狗肉、心肺汤、咸鸭蛋、菠菜麻油凉拌、芫荽麻辣凉拌、臭豆腐、腐乳、辣子咸豇豆、咸蒜瓣、炸鱼、咸韭菜等。南部地区还有血豆腐、鱼糕、煨葫芦、南瓜炖泥鳅等。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