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 信阳茶作为中国茶的一个分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原种是由中国西南巴蜀之地引入的,茶树原种经过漫长的演化和繁衍,形成了符合信阳当地特有的生态型和品质。 
信阳茶历史 唐代,信阳茶是贡品,信阳亦是当时全国官办的十三个重要山场之一,唐《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义阳指的就是如今的信阳。如今信阳车云山有千佛塔,据传是女皇武则天肠胃病久治不愈,后饮车云山茶,疾病顿消,特赐车云山建千佛塔。 
宋代,信阳茶产量大增,史载“北宋信阳茶为官办山场,垄断采制”,“散茶出淮南,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美”。所以当时采摘的茶叶均为散茶,进贡的茶叶主要也是散茶。 
元明时期,盛行散茶,信阳茶也得到了长足得发展,不过元明时期,茶叶官府重税盘剥,导致茶农不愿种植茶叶,茶山许多茶树被砍伐。 
到了清朝末年,开始出现了信阳毛尖的名字,接近现代的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区 信阳毛尖大的地理分布是在淮河以南,大别山以北,信阳市以东,固始县以西的地方。比较出名的产区五山两潭一寨一寺,即原信阳县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以及光山县的灵山寺。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