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信阳风光
就像欧美文化圈不喜欢13一样,国人近些年对4也颇为不喜,好像这个数字伴随着霉运一般,其实这个数字素来是得宠的,经常被用来归纳一些比较出名或者显赫的人或事。 ▲演艺四大天王
世界范围有四大文明古国,科技范围有四大发明,宗教和演艺领域有四大天王,气象领域有四海龙王,金庸武侠里不也有四大恶人嘛,当然这个不露脸,就不着重说了。  ▲宗教四大天王
中国茶叶领域有四大名茶之说,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信阳毛尖、铁观音、西湖龙井、碧螺春。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信阳毛尖的产地,信阳市的地名由来了。山南水北谓之阳,信阳之信,非山非水。如有信山,当为信山之南,如有信水,则为信水之北。而实际上,并无信山信水,信阳之名另有缘由。  ▲北宋信阳周边地图
信阳原为义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宋太宗赵光义名讳,义阳改名“信阳”。此为信阳得名之始,距今千年有余。这里其实又有一个问题,义阳之名又从何而来呢,是否有义山义水呢,答案是否定的。秦朝一统天下后,在信阳市区西北设立义阳乡,归南阳郡平氏县所管辖。远一点考量,在湖北省黄冈市发现一条长78公里,名为义水河的河流。那么义阳会不会因为在义水河北部而得名呢?这个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个人以为可能不大。 有一种可能,义阳和弋阳读音相近,是否可能是口耳相传中以讹传讹了呢,也许,可能,大概是,反正我没有证据,权当人云亦云吧。  ▲信阳地名变迁
还有一点,义阳避讳赵光义,为何改成信阳呢,“义”和“信”读音不同,字形不近,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伦语》有言——“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篇》) 
既然“信近于义”,那么义阳改为信阳,也就好理解了。不过,我们不能因为义阳可能因为论语改为信阳,就拿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当成铁证。这是南宋朱熹、林駧(dòng)对《宋史·赵普传》下面一句话的想当然地延伸。 地名由来,有的清晰可辨,有的晦涩难辨,信阳就是其中较难追寻的一个。考究地名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今天求证到此,后续待贤者玉石之言。 ▲信阳风光
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楚文化融合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人口887.92万人,辖8县2区及6个管理区、开发区。信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来源:头条@李寻欢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