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来,经过上周一整周的发酵,影响整个房产市场的大事件就出了两件。
这两件事情的严重程度,都能够在房产市场留下深刻的痕迹。
第一件事:8月19日,央行和银保监会约谈了恒大。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监管部门约谈房地产公司。
约谈提到: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必须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保持经营稳定,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依法依规做好重大事项真实信息披露,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由于财务统计都是以每年结束为单位,我这里的所有数据也都是2020年末的数据,不过感兴趣的朋友也能吃到一个大瓜。
首先是有息债务,截止到去年底,恒大的有息债务已经达到了7000亿元,商票余额为2057亿,占前50“TOP”级房企的51.3%。
但是,房地产行业欠债属实正常,并不足以满足被监管部门约谈。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多家上市公司声明恒大拖欠工程款,甚至还有地方政府催收恒大缴纳土地款,还因“无证销售”、“账外存收”等“常规操作”被很多城市暂停网签,甚至爆雷众多项目停工,有烂尾风险。
就是这么一家公司,他现有的编制员工数量高达12万人以上,在全国共有近800个项目,土地储备更是高达2.31亿平方米!更不要提跟恒大有所牵扯的项目和供应商,打断了恒大这样一个大腿,真正瘫痪的可不只是恒大自己。
所以才会出现“约谈”这样不轻不重,似乎有些隔靴搔痒的情况。
第一件事讲完了,不过多陈述。
然后就是第二件事:杭州的二手房交易平台,有验证的个人一对一房源出现。
官方二手房交易平台早在2016年其实就已经存在了,之所以这一次会掀起波澜的原因有二。1.本次核验的个人真房源全部拥有唯一的编码,中介人员无法轻易获取。2,.搭配自主交易系统,也就是说,如果购房者真的看中了这套房源,可以自主在交易系统进行网签,窗口提供全套合同范本、以及全部的流程引导。
有些媒体同行们过度解读了此事,宣称这是中介的“末日”,今后中介这个行业将会“消失”。而在我看来,对中介虽然有打击,但是也只是让这个行业走向“正规化”。
不过某壳的市值也因此蒸发数十亿美元。
由于从业门槛低,有些人会对中介抱有刻板印象,表面上各个西装革履,其实素质上参差不齐。从理论上来看,假如在房屋买卖的过程中,确保了房源真实有效、买卖双方撮合、谈判顺利,合同也是根据流程如同流水线一般逐步完成,那确实不需要什么中介。
但是中介这个行业的诞生意义就跟媒婆、婚介一样,理论上男女比例平均,双方交流正常,距离又不远,在不会产生生理厌恶的情况下找对象就太简单了。
可事实上,在这个恋爱自由的年代,90后的成婚率只有10分之一,“等等党”成了主流。
没有促成和第三方的引导,房产市场还真不是一个好做的行业。
但是之所以会有朋友对“取消中介”做出过度解读,其原因也是为了“顺应民意”。对于中介,购房者真的是又爱又恨。
没有中介,就像股票市场看不到涨跌,盲目的购房只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隐患。
再怎么说,一个从业经验丰富的中介,他对于房产市场行情是多少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而作为普通的购房者,其拥有的信息并不足以支撑他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
但凡买过二手房的都知道:中介约看,与房东谈判,做产调,跑贷款,银行评估,税费计算,资金监管,大数据小区地图,房东调价历史,户型、采光、通风对比,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由地方支撑起来的平台,一个没有“人情味”的系统,真的可以取代数以百万级的“中介”吗?就算取消了中介,“阴阳合同”、“一房双卖”就真的不会消失吗?代替中介的系统维护人员,就不会向你收取额外费用吗?
中介的套路固然可恶,有人说,中介填的房源真的是吹牛逼不上税,连卖故宫、天安门广场的中介都有,可想而知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
不过,这一切真的只是开始,也不会因为出现一个官方平台而消失“虚假房源”。
我只能说,这两拳虽然是锤在了房产行业的脸上,顶多也就是解解气,实际的限制效果还远远达不到。
不过,锤了就是锤了,通过这一年的政策和铁拳,让我看到了房产市场走向正轨的希望。
我只能说:这种铁拳,要多来!
(来源:今日头条 信阳房产网官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