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是河南信阳的标签,所有的信阳人,都引以自豪。身为河南人,我感恩信阳毛尖曾经的滋养;作为一名茶文化传播者,我乐于为信阳毛尖代言。30多年前,我从15岁开始在信阳有一段难忘的求学经历,我人生的第一杯茶就是信阳毛尖,也是信阳毛尖开启了我的茶叶世界,尽管那时年少的我对于茶的认知很浅很浅。 
信阳毛尖

几十年过去,信阳毛尖还是那熟悉的味道,而人工费用越来越高,采茶成本和制茶成本越来越高,价格变得不再那么亲民,信阳毛尖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在河南的茶饮市场,信阳毛尖为大;在河南之外,信阳毛尖则属于小品种。真正懂得品饮信阳毛尖的人还是少数。明前头采毛尖都是单芽,冲出的茶汤并不透亮,那是细细的银毫与水的交融,这才是毛尖早春的精华。如果坚持要洗茶、泡出透亮,那就大错特错了,而这却是很多人品饮信阳毛尖的一个误区。 


中国的传统制茶,作为一种文化,理当保留、传承和弘扬;而现代化、机械化的制茶技术,对于信阳毛尖、对于中国茶业,任重而道远。信阳毛尖曾经被誉为“绿茶之王”,如今的知名度显然不能与“西湖龙井”相比。喜欢喝龙井茶的人,很多也喜欢喝信阳毛尖,尽管她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或许因为信阳毛尖的茶树与老龙井的茶树为同一品种的缘故。
作者简介:孔四新,博士,主要从事茶叶和中药出口安全标准、药用植物与茶饮融合技术研究、国际茶文化交流。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