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65|回复: 0

明日夏至,别忘吃“煮三样”,寓意四季安康,老传统不能丢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15: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这句话说的是天地是生命的根本,而先祖是我们人类的根本,所以自古我们就有了祭拜先祖,祈求消灾年丰,四季安康的习俗,这些习俗多在一些重大节日和节气中举行,而“夏至”是古代“四时八节”中的一日,所以古人也会在“夏至日”这天进行祭祖活动。




古人在祭祖之时会展示和供奉很多丰收得来的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形成独特的“时节饮食”文化,流传至今的都是更贴合民情,更接地气的民间美食,比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煮3样”,就是最普通不过的美食,夏至日来临了,你也要准备一样吃一吃,来祝福家人四季安康,福寿年丰。


一煮面


民间有俗语说道“冬至饺子,夏至面”。


面条和饺子一样都占据节日美食的重要席地,民间认为夏至日天气炎热,该吃一些凉爽,热量低的食物,所以“面条”就是首选,有简单的麻酱凉拌面,稍微复杂的炸酱面,口味略重的担担面等等都是人们的首选,亦有喜欢吃烫嘴“锅挑儿热面”来“辟恶”的,亦有把面条放入凉水中,让小朋友用小笊篱捞着吃的习俗,既是在吃饭,也是在玩耍,好不欢乐!




推荐美食——麻酱凉拌面


食材准备:面条,芝麻酱,黄瓜,绿豆芽,食盐,生抽,香醋,香油,花椒油,辣椒油,鸡精,蒜末


开水下面条,熟透后捞出来浸入凉水中冷却,过凉水的面条更加的凉爽而有劲道。空碗中加入芝麻酱3汤匙,加入清水3汤匙搅拌稀释开;再加入生抽3汤匙,香醋1汤匙,香油1汤匙,鸡精适量,花椒油,辣椒油,食盐适量,蒜末,葱花等搅拌均匀。黄瓜切丝,绿豆芽烫熟后摆放在面条之上,然后将调好的芝麻酱倒在面条上,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二煮馄饨


相传宋代宫廷中就有夏至节煮馄饨给皇帝和嫔妃吃的习俗,说夏至吃馄饨可以健康顺利过夏天。




其实馄饨在中国美食中本就有象征意义,因包出的馄饨四周闭合,无嘴,无眼,无耳,没有七窍,古人形如其“形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古时的人们认为馄饨有打破混沌,开天辟地之意,小孩吃了馄饨就会变得聪明,流传到现代,还会有在“夏至天”小朋友吃了馄饨后称体重的习俗,寓意吃了馄饨,过苦夏体重不减轻,健康又快乐。




馄饨好吃调馅是关键,肉馅要挑选三肥七瘦的猪腿肉,这样口感比较的鲜嫩,再用葱姜泡出葱姜水,分3次加入肉馅中,每加一次都要顺时针搅拌至完全吸收,然后再加食盐,生抽,蚝油,鸡精,熟油顺时针搅拌均匀,最后的肉馅应该是粘而有弹性的,这样煮好的馄饨才足够的嫩。


最后来点香菜,紫菜,虾皮,生抽,食盐调一个汤,盛上馄饨就可以美滋滋地吃一顿了。


三煮蛋


最近发现一个情况,在传统的节气美食中,鸡蛋可谓是整个夏季节气中的“爆款”,从立夏的“立夏蛋”开始,小满,芒种,端午,到现在的“夏至蛋”都有吃鸡蛋的风俗,不是旧时的人们喜欢吃鸡蛋,而是那时的民间百姓没有什么更好的,只有鸡蛋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最好营养品。




而且夏季吃鸡蛋这一习俗多和家中的小孩子联系在一起,旧时的小孩子营养不好,身体孱弱,就给小孩子吃鸡蛋来补充营养以健康顺利度过苦夏,有些地方会将鸡蛋煮熟后剥壳,再和红枣同煮吃掉,亦有地方会将鸡蛋煮熟后染成红色的,再以“蛋袋”挂于小孩子的胸前,直到中午最热时再剥壳吃掉。




到如今,比鸡蛋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是有鸡蛋营养那么全面又利于人体吸收的怕是没有几个,所以我们平时还是要适当地多吃鸡蛋,尤其是夏季,换着花样的煮个茶叶蛋也不错哦。




推荐美食——五香茶叶蛋


食材准备:鸡蛋15个,红茶适量,生姜,八角3个,桂皮1块,香叶3片,花椒一小把,小茴香一小把,食盐,生抽,老抽


鸡蛋清洗干净后加清水煮5分钟,捞出后泡入凉水中冷却,然后再轻轻地将鸡蛋敲出裂纹。将鸡蛋再重新返回锅中,加入食盐,生抽,老抽,红茶叶,姜片,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花椒等香料再小火煮30分钟。煮好后不要立刻捞出来吃,此时还没有完全的入味,需要再浸泡一夜最好,夏季要冷却后放入冰箱中浸泡,防止变质。——有话说——


夏至来临,你们当地有没有什么特色的节气美食呢?今天的“煮三样”:面条,馄饨,鸡蛋,你会不会挑选一样吃一吃呢?这些都是我们的先祖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了,包含着先祖对我们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怎能将其忘却呢,相信老传统不吃亏,仅此而已。

来源:百家号 阿胡的小食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1 22:16 , Processed in 1.1969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