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22|回复: 0

带你了解真正的信阳毛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15: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信阳毛尖隶属于绿茶类,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享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信阳毛尖从时间概念上可分为明前茶、谷雨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

而今一年一度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外地茶也在慢慢开始进入市场,很多茶客或者土豪碍于面子,就提前开始在市面上购买了今年初采的信阳毛尖新茶。

这般便可以证明他们是有能力、有认识、有层次、有面子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对新茶的执着源于内心对茶叶的热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爱茶之人。


在茶圈混久了之后,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信阳毛尖真那么好喝吗?味道也不过如此,平淡无奇。”甚至还有人说“信阳毛尖能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纯属炒作,简直徒有虚名。”

额,麻烦那些说“信阳毛尖徒有虚名”的站出来下,就想问你“真的了解信阳毛尖吗?”“你确定,你们喝得都是正宗源产地的信阳毛尖?”

难道信阳毛尖真有那么平凡?所以才生出了这么多“差评”?


No!

事实是,信阳毛尖一点都不平凡。信阳毛尖能在众多茶叶脱颖而出,成功挤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当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那些说信阳毛尖的茶者,多半是喝了假的信阳毛尖;如果当你喝到了正宗源产地的信阳毛尖时,便不会再说此茶徒有其表、浪得虚名了。你可能会爱上它,甚至会拍大腿说:“对,我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此情此景,真是遇到了太多太多……)


也许你会在某个地方喝到过正宗的信阳毛尖,尔后为它的清晰而灵动的香气所着迷,从此往后的时光你便踏上了追寻信阳毛尖的征程,可现实情况却让你屡次失望,因为好像都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因为后来所追寻到的信阳毛尖都不是正宗的信阳毛尖。那些你曾经所喝的茶,连正宗信阳毛尖的千分之一,哦不,可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因为现今市面上存在的信阳毛尖大多都是假的。

其实,不只是你,能喝到正宗信阳毛尖的人也为数不多。每年正宗信阳毛尖的产量极低,整个地区年产量不到6万吨,质量优等的明前茶更是少之又少,而市场上打着信阳毛尖名号销售出去的茶叶却至少是整个信阳地区年总产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那么问题来了,信阳毛尖的味道平淡无奇是如何造成的呢?又是被谁传播的呢?

01
源于消费者

有时与茶商相聚时,便忍不住问他们“你们店里,为何卖的是假的信阳毛尖呢?”

那人回答:“现在客户都认为正宗的信阳毛尖就是‘小混淡’(所谓小混淡,就是芽小、汤混、味淡),即便我把正宗的信阳毛尖拿给他们,他们也不以为真,甚至还会骂我们欺骗消费者,那我们又何必自找苦吃?”


02
源于中间商

对于中间商而言,外地茶利润大,原产地正宗信阳毛尖高山茶成本高,价格相对贵,故而不太好卖。

曾经我与一个外地茶叶店老板交流茶叶,说起信阳毛尖时,我就问他:“你们店里上的有信阳毛尖吗?”他说:“有”,我问他价格如何?,他说:“拿货价80一斤的茶叶,可以卖300多一斤。”这答案,当时我就惊呆了!

尔后我问他:“你觉得你拿的这个会是正宗的信阳毛尖吗?”他回答我:“我知道这肯定不会是正宗的信阳毛尖,但是我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依然会选择做这种茶。”


03
源于产量低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茶农或者茶商就会笑了,毕竟经常有消息说:正宗信阳毛尖滞销。

那是何种行为造成信阳毛尖滞销呢?

量产不足。不知道你们是否理解,一天生产200斤干茶和500斤干茶的总体成本绝对是不一样的,本身我有能力可以一天产出1000斤干茶,但是因为产量低只能生产出200斤,那么我只能提高销售价格了。

很多人会说:那我就“呵呵哒”了,为啥你产量低就得提高价格,这是提高价格的理由吗?

也许在外人看来并不是,但是作为基本的老百姓得考虑到年收入问题。如果我一年种茶叶还没有种水稻的年收入高,或者出去干一份简单的工作收入高,我为什么那么辛辛苦苦的干这个行业呢?

成本上升导致成交价提高,所以整体来说价格会相对高些。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经销外地茶,因为价格利润更高。

再者平地茶可以不断的打农药,不断的施肥,茶叶的涨势更快,更好,产量更高。而高山茶不同,山上气温低,基本不会生虫,所以不需要打药。

这样也就知道为什么好茶那么少,而价格又那么贵了。当然高价茶叶并不一定是好茶叶,好茶叶也并不是价格最高的那一款,其中真伪也需要大家自行分辨了。


但还是感谢坚守正宗信阳毛尖路上的所有茶人,也恭喜那些能喝到正宗信阳毛尖的茶友们,毕竟很是很难得。

来源:云赏信阳毛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00:34 , Processed in 1.2211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