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界,有两句知名度最高,流传度最广的“slogan”: 一是“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另外一句就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两句话,网上随便一搜,比比皆是。
更为重要的是,有很多颇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也在引用,《茶经述评》、《茶业通史》这样权威的书籍也曾引用。 而且专家们引用这两句话的时候,有理有据地说: “茶为万病之药源自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 “神农遇毒得荼解之出自《神农本草经》”。
一般来说,如果你说出一句话,再加上这句话的出处,就可以打消很多人的疑虑。 比如网上很多伪造的“鲁迅先生说”就让很多网友信以为真,更何况上面两条茶界金句还有很多权威专家的加持?
慢慢地,“茶为万病之药”及“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两句话就上升到了“金科玉律”的高度,导致很多茶友的盲从。 虽然茶的益处有很多,弘扬茶的好处这一出发点也是好的。 然而不幸的是,这两条流传最广的话,《本草拾遗》及《神农本草经》均没有记载。 《本草拾遗》的确记载了茶的功效,但它只是说茶能 “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并没有将茶的功效上升到“万病之药”的高度。 秉承严谨治学态度的茶文化专家竺济法先生在经过卷帙浩繁的考证之后, 发现“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实际上来自日本荣西法师的《吃茶养生记》。
荣西法师在《吃茶养生记》中两次提到《本草拾遗》,其中卷之下写道:《本草拾遗》云,止渴、除疫云云。 接着他夸赞道: 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药各为一种病之药,茶能为万病药而已。 这句话传到中国后,慢慢被简化成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我们知道,古人描述东西的时候,喜爱夸张,尤其是文人,比如“白发三千丈”“水流直下三千尺”。 荣西作为一位爱饮茶的僧人,无需医家的严谨,所以会在《吃茶养生记》中比较夸张地说: “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古今奇仙药也,不可不采乎。”
所以,以后在宣传茶的功效时,尽量不要说“茶为万病之药”,更不要说它来自《本草拾遗》了。 说完这一条,我们接着再说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句话。 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这句话《神农本草经》,甚至《茶业通史》一书中也有引用。
不过,舍长翻遍该书,不仅没有发现“神农得荼而解之”这一句话, 甚至整本《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草药中,连关于“茶”的词条都没有收录。 经考证,这句话最早见于清代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也就是说,“神农得荼而解之”这句话不仅不是出自《神农本草经》,而且比流传的版本少了2种毒。 客观地说,尽管茶的保健功能被诸多科学研究发现,但茶毕竟是茶不是药,更不是万病之药。
日本茶学学会会长, 原静冈县茶业实验场长小泊重洋在《茶饮不能代替药物 》一文对茶的保健功能予以了高度认可。 但同时指出: “茶不是医药品 , 它的功效也有一定的界限。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茶并不是万能之药 。 例如 , 反映对于高血压 、糖尿病 、胆固醇 、中性脂肪 、肥胖等生活中常见的症状 , 尽管每天都在饮茶 , 却没有得到改善的意见也很多。” 所以,不恰当地宣传“茶为万病之药”,不仅是治学上不够严谨,而且过分的宣传将会使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 反而对宣传茶文化是不利的。 文/懂茶帝 来源/懂茶帝(ID:hcyd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