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8|回复: 0

信阳毛尖茶叶种植来源推论之因“战争”而传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 16: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东周和战国后期,秦与六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公元前334年,楚威王下令人滇,以滇池为中心扩地数千里,这触怒了秦国。公元前316年,泰惠王灭了蜀国、巴国与苴国以后,继续向东扩张,疆域至黄河函谷关,并多次在河南作战,这为茶绕道陕西传入河南创造了条件。公元前308年,秦又派司马错率兵伐楚,夺取了楚滇中郡。秦灭六国后,迁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征有罪的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更为壮观的是,秦发大军50万守五岭,与土著杂居。在战乱频繁和人口大量迁徙的情况下,原产于西南的茶树被传播到“天下统一后的中国”各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秦兵伐楚之后,巴、蜀之茶沿长江水系传到了中下游各地。秦始皇大军为经略岭南,命史禄通运粮水道,开凿泰渠,使湖南的湘江和广西的漓江南北合流,联系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这一壮举使茶叶得以传播,种茶、饮茶之风遍于江南。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向人们展示了茶之传播的轨迹,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1号墓(公元前160年)和3号慕(公元前65年)的随荞谙册中有一 “笥”的竹简文和木牌文。“笥”是“木贾”的异体字,即苦茶。


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个刻有“荼陵”两个字的石印,“荼”即茶,荼陵是湖南的一个县名。据说,这个县名的由来和神农有关,至今还保留右一座炎帝陵呢。


马王堆1号和3号墓葬品,皆在秦“统一中国”之后,“笥”这样的产物和作为标识的竹木简,说明这个时期茶在湖南已经广泛存在,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开始作为一种祭品使用了。^柰灭楚国进而取得江南,茶随即沿长江而下,传至江南各地,信阳茶叶的传入又出现了另一条途径,那就是长江北侧的重要支流汉水把茶从江南传人信阳,1987年,考古学家在固始县的一座古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茶,经考证拒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墓主人下葬的这个时间即在秦伐楚之后。

来源:信阳毛尖豫毛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0 01:37 , Processed in 1.3028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