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快来了。 信阳毛尖也快要上市了。 很多人等着这一天,因为绿茶不耐储存,又特别讲究雨前,明前,所以,三、四月份是信阳毛尖粉丝们的疯狂季。 真的,一想起绿莹莹的信阳毛尖,将玻璃杯里的水渲染成一片清新嫩绿,想起那熟悉的清香雅韵,恨不得现在就去茶山上守着,,  有没有春天的感觉?
信阳毛尖特别给人春天的感觉。 但是,好的信阳毛尖真的很贵,假冒的也比较多。 于是,如何挑选好的信阳毛尖就成了一种必须。 我由于机缘巧合,曾经在信阳鸡公山上逗留,听业内高手总结过三个字,很实用,提供给大家做个参考。 信阳毛尖的“小浑淡” 所谓“小浑淡”,其实是三个字——“小”“浑”“淡”。 “小”指的是叶芽越小越好。 信阳毛尖的单芽 特写  单芽
以上是特写,显得大些,一般看来是这样的。  一级品,单芽细茸|——注意白色
以上品类,500克一般要六百元以上,上不封顶。 以下的品相,都在六百元以下。  能看出区别吗?
 颜色和形状都有明显区别
到这种,就是三四百块钱的级别 这不是春茶了。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 “小”主要是从茶叶的形状上讲的,观察就可。 但这并不能排除,这些茶叶出产自信阳,湖北宜昌引种的也可以达到这种外形。 这就是需要第二招——“浑”。 所谓“浑”,是指用70到80度的温开水,泡出的茶水在透明的杯子里显出出浑浊的状态。 有些人认为,茶叶水,越清亮越好,但信阳毛尖真不是这样。 宜昌出的毛尖,茶汤特别清澈。  非正宗
清澈,透明但有些微黄 信阳毛尖是这样的。  浑——漂浮的白色
 不透明的感觉,有漂浮的细茸
看到了吗?有些白。仔细看,有些漂浮了茶汤中的颗粒,如果你在滤网上倒一点,滤网上会有许多细小的茶茸遗留——这其实是茶叶上的细茸——茶毫。 这是信阳毛尖特有的——也是信阳毛尖为什么叫“毛尖”的原因。  这是大芽,茸就少
 极品——细茸多
正因为这些茸,使初泡的茶汤,显得有些泛白,看起来就浑浊,不透明。 茶叶盒底,往往残余这些毫,很明显的。 最后是口感——淡。 有不少人对信阳茶叶的印象是苦。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习惯,信阳毛尖确实有清苦的味道。但好的信阳毛尖以清为主,以苦为辅,苦得淡雅,清得香甜,所以回味无穷。 如果喝着感觉明显苦——苦味为主,一般具备以下两条:一是茶叶品级较低,二是茶叶放得太多。 所以,信阳毛尖的价钱差别巨大——一百元500克的也有,五六千元500克的也有。 朋友,希望以上知识,对你挑选茶叶有所帮助。 来源:语文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