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下午,信阳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息县专场在百花之声举行,息县县委书记金平以“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题,介绍了息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息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苦干实干拼命干,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两年荣获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建设,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坚持与主导产业相结合,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加快食品、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向乡村延伸,建成“多彩田园”扶贫基地127个,实现龙头在县、基地在村、增收到户。坚持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相结合,聚焦“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全县共发展茅台弱筋小麦60万亩、优质水稻70万亩、特色中药材1.1万亩,息县荣获“中国好粮油”河南省示范县称号。坚持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全县累计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13617人次,发放贫困家庭劳动力市外务工交通补贴32365人次,帮助和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疫情期间息县免费“点对点”发车,助力群众返岗务工的好做法。坚持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50万人以上中等城市”发展目标,谋划“四水同治”示范县项目160个。“十四五”重大项目413个,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成功截流,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顺利开学,淮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得到批复,为县域经济发展蓄足后劲。 
以脱贫攻坚统揽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基础更加坚实。注重抓队伍、强素质,在统筹做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基础上,选派3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薄弱村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年轻优秀党员干部向基层一线下沉。注重抓阵地、强功能,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0个,改造提升244个,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6个,村级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注重抓保障、强干劲,深入开展“五面红旗支部”创建活动,村支部每创建一面红旗,村“两委”干部每月增加工资300-600元不等,目前已累计评选五面红旗500面,为村干部增发奖补报酬762.6万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高涨。 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事业,幸福指数更加温暖。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投入40多亿元,新建大学1所、中小学校22所、幼儿园68所,改扩建中小学317所,连续1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其中华中师大息县附中(一期工程)从建设到投用仅用了150天,2020年3月开工建设的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已完成首期招生,201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均衡县验收。县域路网四通八达,新建通村通组道路3000余公里,比京广高铁还要长,全县20户以上具备条件自然村实现了水泥硬化路“组组通”;培护路肩4000多公里,开通村村通“一元公交”,安全便捷、一路一景,荣获“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称号。医疗改革利民惠民,新建了县中心医院新院区,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迁建升级并全部创建为二甲医院,升级改造了6个乡镇卫生院、328个村卫生室,培训村医1556人次,贫困家庭患者县内、县外就医报销比例均达到90%左右,群众真正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愿意在息县看病。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6个,新建龙湖公园、濮公山地质公园、息州森林公园3个单体超2000亩的公园,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建成开放,县影剧院主体工程完工,黉学院恢复重建进展顺利,淮河文化、古息文化有机融入城市建设,群众休闲有了更多好去处。2020年,息县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以脱贫攻坚统揽作风建设,党心民心更加凝聚。更加树牢了对群众的亲劲,在全县先后开展“听民声、转作风、促脱贫”大走访、“三走进一宣传”和“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等活动,累计走访或电话访谈群众30余万人次,征求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更加坚定了抓工作的韧劲,从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安全入手,累计投入危改资金3亿余元,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1115户,坚决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持续开展扶心扶志工作,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德孝文化扶心志”的好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肯定,该村第一书记宋瑞同志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更加增强了干事业的拼劲,面对繁重的攻坚任务,连续开展多轮“百日攻坚”,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今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1295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正月初二就全部回村到岗,所有党员全部到所在村(社区)报到,与群众并肩“战役”“战贫”,连续100多天没有休息,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实现了全县感染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