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问:星叔,买二手房为什么一定要找中介?毕竟还要给中介佣金,数目不少。
回答:如果你和卖家很熟,当然不必要,自己跑跑就可以,如果你和卖家不熟,那么就必须要找中介了。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房产交易金额数目重大,买家卖家一般都是陌生人,根本不可能建立信任关系,这时候需要第一个第三方保障平台。尤其是行情好的时候,卖家坐地起价,买家防不胜防,连违约金都要不回来,还有卖家拿着保证金跑路的,这时候需要中介去做合同约束。其次是交房的时候如果产生任何问题,可以找中介去谈判。
2.二手房交易流程繁杂,需要懂行的人带路,节省时间。而个人买房,大概率会出现漏带资料、反复跑腿、合同不完善等情况,不仅自己消耗了大量时间,还给交易安全埋下了隐患。
3.中介给的选择多。毕竟中介手上的房源多,可以为你寻找合适的房子,相当于帮你跑腿踩盘,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需要进行挑选房屋。
当然在找中介的前提之前,一定要把一些基础功课做好,例如需要缴纳什么税费,当下的房贷利率等等,借此去判断中介的服务质量,是否存在忽悠嫌疑。而且对将要择买的房屋地段要事先有所选择,因为你选择的中介只会尽力推荐他手上的房源,而且是片区性质的。最好的做法是,你心中已经有了大体楼盘,而让他从中帮你选择适合你的房子。
提问:星叔,请问感觉上海目前的发展己停滞,深圳发展很快己远远超过上海了吗?
回答:没有觉得深圳的房价比上海贵,上海内环内核心区域房价新房都是12w+,再来的次新房也是9w。
深圳房价看上去比上海贵,有几个原因,
一个是深圳每一轮都是先行启动,刚涨过一波,上海还没有启动,所以看上去深圳更贵一些。
另一个是深圳有很多房子面积,75平米可以做到3房,90平米做到4房,如果把这些面积折算回去,也不见得比上海贵。
上海有自己的问题,因为人口流入和严格的政策管控,还有就是更加注重调控,但是上海对长三角土豪的吸引力和头部的ip,近期深圳还赶不上。
地位不是人们的评论,而是要靠数据说话的,比如gdp总量人口总量、金融产业聚集度、世界五百强入驻数等。
上海未来可能就是中国的纽约,深圳就是未来中国的硅谷。
上海有独有的国家的支持。上海的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的定位有了之后,上海的发展也不会很差。
深圳有比较灵活的市场创新机制,人口流入,是深圳上涨的根本逻辑。
如果更长的时间之后,比如20年、30年 ,而且行政范围扩容,比如将东莞和惠州并购掉,则总量也可能超上海。
估计未来十年,都会保持在基本差不多的水平。
深圳投资回报率高的板块,详见内部分享!
提问:提问: 星叔好,新人来报到,近期打算购买房子,首套,刚需,坐标福建闽侯,手上子弹30w,福州市中心上班,工资不高,两夫妻月入1万左右。福州房价太高,考虑闽侯青口镇中心,房价1万2到1万7左右,目前纠结的点是在福州上班合租的房子,每月租金1千8,如果买了房子,租金加房贷会感觉到压力很大,如果到镇上上班,工资待遇又会非常低,不知怎么买房才是正确的?
回答:买房不要为了买而买。
你既然工作和生活都在福州,没必要为了买房,退而求其次,跑回闽侯买,这样工作和生活都会打乱,房子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我的建议是:
1.买福州,预算有限,牺牲一点面积,先买小户型上车,将来再置换。
2.买二手次新,即买即可入住,省掉租房的钱,那么压力就会减轻。
3.如果首付预算不够,二手房可以适当gpgd,降低首付款,更有利于选筹。
提问:星叔您好,本人想在合肥买二手房自住,上班位置在二三号地铁换乘站,请问岭湖墅合适吗?是否有推荐的片区或小区呢?
回答:合肥这个城市我比较看好。人口800万左右,未来增长到1000万以上没问题,会成为国家核心的大城市之一。
合肥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汽车、家电、芯片、人工智能、高科技各种行业都有。另外合肥的米字型高铁规划,也让它在高铁时代下,具备更大的资源流动优势。
合肥被称之为霸都,我的理解是安徽省非常强调合肥的首位度,省内并没有另外一个强力城市可以与合肥竞争资源。
这些都是它城市能级上的优势。
岭湖墅可以买,有优质公立小学,教育资源不错。周边环境比较宜居,商圈有银泰城,奥特莱斯,靠近公交和地铁线,交通还算比较便利。
中高端住宅环境很好,居住舒适度高。
均价两万左右,价格稍微有点高,资金足够,追求高生活质量的话,还是比较值得入手。
合肥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板块详见内部
提问:星叔,一个同事,热衷于三线城市买房,装修,销售;特别是装修花钱不多但是软装很吸引人,连中介都佩服倒腾房子专业,这种也是楼市一种活法?
回答:凤变冰+ABC。详见内部分享《中介的惯用伎俩 吃差价手法之ABC单》
提问:求教星叔,因为频繁的调控,沈阳楼市进入横盘期,预计会持续多久?经济如果没什么大起色,是不是楼市也就这样了?比较担心!
回答:不可置否,因“沈八条”新政的实施,沈阳楼市确实要进入横盘期了,但这种横盘是因政策落地而形成的,我们称其为“政策性横盘”。在这期间,房价的涨幅小了,会被人误以为房子的增值性弱了,但实际不是这样的,增值性一直都在,只不过在这一段时间内被暂停了。
而这一时期却为一些潜力板块提供了“窗口期”,反倒让这些板块内的房屋增值性得以时间的沉淀,待合适时机爆发。
为何有如此言论,原因有二:
第一,任何一个区域想要崛起,政策和资金的带动作用是少不了的。尽管沈阳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沈八条”,但从今年各区域、各板块的规划及大资金注入上看,都属上升态势。这也为未来区域价值的增值夯实的基础。
区域价值得以提升,区域内房子的增值性自然有所保障。
第二,行走楼市多年,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板块如果已经入成熟期,那么它所吃到的城市红利呈现递减趋势,随之带动的房子增值性也是递减的,属“下山”阶段。
但,目前沈阳外扩的脚步没有停止,大部分新兴区域依旧属于大幅开发阶段,其所处的阶段自然为“爬坡”期,随着未来政府规划的城市级配套落地,区域的宜居性得以加强,那么房子的增值性也将更为凸显。
因此,从当下的情况看,“政策性横盘”确实打乱了置业者的置业计划,但却也让我们看清了哪些板块未来还是有发展潜力的,选择在这样的板块置业,即使调控再严,也不会影响增值性。
聪明的置业者反倒是利用这段时间来进行资金蓄水,待合适时机出手,获取价值最大化。
首先,因为市场进入横盘期,开发商为了保销量,在这一时期会推出各种优惠政策,这难得的实惠让你的投入成本降低了不少。且挤出“楼市里的水份”后,没有了太多投资客和你“抢”房子,倒是可以拉长对房子的考察时间,冷静思考后再做决定往往比一时热血而买到的房子更可心。
其次,置业的缓冲期得以拉长。千万别轻信那些说楼市“崩盘”的分析,城市化进程没结束时,房地产依旧会向上走,其红利一直有,只不过在政策出台后被潜藏了起来,从长期来看,运作合理未来的红利还会更大。
最后,我还想提醒一句,任何时候、任何市场都有波动的过程,这是正常现象,千万别因此乱了心智。在这种时刻,谁能定心谁就能赢得未来。
提问:星叔,为什么有的人买房会亏本;有的人买房之后更增值?
回答:很多人买房,其实是拍脑袋瞎买的。
缺乏重点没有计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赚钱总是特别难。
现在买房,早就过了躺着赚钱的时代。买房赚钱的门槛越来越高
对普通人来说,房子是一个家庭的主要资产,房价的涨跌,决定了家庭财富的变化。
房子金额较大,在资金和房票都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选择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买房者都该谨慎考虑的事情。
住宅还是公寓?新房还是二手?自住还是投资?买老破小还是新远大?每一个选择,背面都意味着放弃。
很多人买房的问题,是预算有限,却什么都想要。
既要住得好,学位好,还要在市中心,价格最好还得十分便宜,老实说,这样的房子通常只能在梦里,一般什么都好的情况下,价格也“很好”。
想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才有可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
当然,如果暂时没想明白,也可以反过来思考,自己一定不能接受什么?
不断地问自己:住得远,房子小,烂学位,没地铁,投资回报差...哪个因素最不能接受?排好优先级,用排除法划掉。
要记住,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诉求和偏好不同,选择也会不一样。
投资要先确保自己不亏钱,然后再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赚钱概率。秘诀就是要找到价格被低估的价值品。先找到值钱的资产,然后低价买入,这样就比较容易赚钱。
先举个例子:关于“低价”。学会拒绝,其实就是拒绝放弃那些可能有坑的楼盘。
当你发现一套房子的价格很低,通常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它真的是洼地,要么它可能是深坑。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会长期这么便宜下去,一直便宜的肯定有它的原因。
低价,往往是相对的,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判断是不是低价,需要你心里有一套客观的评判标准,这就是很多人说要踩盘200套的原因......
(来源:今日头条 星叔房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