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98|回复: 0

楼市要稳房价,经济要促消费,钱到底来自哪里?房产专家给了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8 1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经济始终是一个关注国家强盛和民生 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已是定局,因此,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时代新的需求。
  通过房地产?那肯定不行,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经济学上,通常将投资、出口、消费比喻为拉动国家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这三个方面来说 ,大概是从经济领域方面划分的,这些学术性的概念通常把很多人说的云里雾里的,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但是,从本质上分的话,无非就两个方面:需求和生成,连接的纽带就是消费。
  不管是通过房地产,或者是通过金融手段,又或者其他手段,无非都一个目的:通过刺激人们的“需求”,促进大家不断“生产”,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很多人看准了促销费,认为促进消费会成为了新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内循环 ,这个理解是过于片面。从短期来看,因为消费会受到一定心理的影响,但是,你把时间拉的长一点,你就会发现消费的水平是取决于收入,再往深层次挖的话,取决于生产制造的剩余价值,假如脱离生产单纯谈消费就是经济内循环,那无异于是空中楼阁。
  经济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并不是单纯消费一个方面,或者单纯的生产一个方面,不管是刺激消费,还是提高收入,假如解决不了核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会受到制约,而且困难重重,因为,最终都回归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 ,钱从哪里来?
  钱从哪里来呢?这是核心问题
  有人认为,经济内循环是为了刺激消费,个人认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源是为了促进生产,不管通过刺激房地产行业,还是通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都是为了直接去刺激人们的需求,然后刺激消费,其实在根本上都是为了促进生产,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其实,银行透支以及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换句话说,就是货币超发,这会在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这也被喻为“通货膨胀税”,这一般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当中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而已。
  不管是哪种方式,对于刺激经济的方式无法就是增加人们的内心需求度,其中不乏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创造,提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让人产生新的需求;
  一种是:让手中持有的财富缩水,这样就会刺激人们去努力创造新的财富。
  总而言之,就是激发你想要的欲望,然后促进你去努力拼搏的动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适度的经济刺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反之,利用不当就会导致人们不敢消费、不敢投资,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令国家操碎心的问题。
  看懂这个问题之后,你就明白:钱是从人们的努力工作或者付出而来,只印钱可以么?当然不可以,假如没有社会生产力去支撑,光顾着印钱只能引发通货膨胀,而且,人民币也不像美元,能够将成本转嫁到全世界其他国家。
  这怎么讲呢?当货币超发之后,假如将所有的钱财平均到每一个物品上之后,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并不是所有物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都是一样的。假如没有一样东西(也许是房子,也 可能是其他的东西)去充当囤积剩余价值的工具的话,大家手中的钱看上去是变多了,但是,商品的总量是有限的啊,钱多了,物价可能也就上涨了,这样看来生活质量并没有什么样的改善。
  楼市要稳房价,经济要促消费,钱到底来自哪里?房产专家给了答案
  如今,楼市要稳房价,限制资金非法流入楼市,那么超发的货币会流向哪里呢?有人说,流向了物价,假如房价不涨,物价必涨,然而,也有人说,挡是挡不住的,未来房价短期可能会有波动,长期来看,稳中有涨是更大概率的事情。
  房地产专家刘全认为,全国房价只涨不跌已经20多年,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房价已经打破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央行货币超发多少,物价和房价就会上涨多少。
  对于刘全的言论个人总认为他有点过于找噱头的意思,夸大其词。但是,在全球大放水的情况下,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多出来的钱是不是总会流入一个地方,不是物价上涨,就是房价上涨,或者其他地方,总有一个会上涨,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今日头条 楼市提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8-16 12:18 , Processed in 1.4659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