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3|回复: 0

“绿色餐桌”之《日本美国怎样接待中国官方代表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1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日本美国怎样接待
中国官方代表团


由于长期在宣传文化口工作,我经常参加政府的一些公务接待活动,也随政府的文化新闻类代表团,出访过一些国家。其中,感触最深的,倒不是我们与人家文化事业发展本身的差距,而是观念、作风、体制上完全不同导致的差距。比较起来,有些事情让人汗颜,有的甚至让人惊心。

1,包吃包住,门都没有
我们国内在搞接待的时候,不管是对外宾还是内宾,往往吃住行一律包下来,最后还送上纪念品。我们许多部门,一年有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耗在公务接待上。有时候一桌饭,一个客人九个陪。有时候一个人出差可以办的事,部门处室倾巢出动,浩浩荡荡。有时候一件事情一个小时走一两个单位,就办完,却要呆上几天甚至几十天,把当地的名山大川都“拜访”遍了,才离开。这样导致的结果,可以想象,我们的公务必然“繁忙”,我们的开支必然巨大,我们的效率必然低下,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必然“建设”得越来越“壮大”!
到了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你是官方代表团,发个函给人家,要人家接待你做工作交流,人家是欢迎的。但是,工作交流就是工作交流,把你要交流的内容列出来,人家估计一个所需时间,然后约定几时到几时,严格按照此时间段执行。此时间外的吃喝玩乐之类,人家一律不管。如果是友好往来单位,人家会按照国际官方惯例,举办一个招待宴会。出席的对象与来访方面的人员身份对等,以便对口交流。不可能发生象“饭局”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蹭饭兄弟,这种在我们国内普遍在国际上却很可笑的现象。
所以,中国出访的代表团,除了国家元首级别的,你再“官方”,也得找旅行社代理你的“包吃住行”事宜。跟任何出境旅游团,本质上没有“政治待遇”差别。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美国创业成功的台湾商人陈先生(中)拥有数亿资产,他招待我的最高规格,是在把我请到他洛杉叽的家里,亲手为我烧几个小菜,泡上一杯英国红茶)

2,临时加位子,想都别想
我们代表团有一次访问日本,有一位在日本工作的老乡,临时被我们拉来做翻译和顾问,因为该女士日语极其好,又熟悉日本。从大阪到爱知县到东京一路,她非常尽心尽职地为我们服务,但是,我们参加接待宴会时,她只能悄然离开,躲到车上去啃饼干喝点水。因为,她不是代表团成员,人家严格按照公函名单安排位子。我们的随团翻译曾经尝试着与接待方商量,按照“中国特色”加一个餐位,人家断然拒绝,说所加的人身份不确定,除非贵国政府方面再补一个公函说明她的公务身份,否则不在接待范围,再说,招待经费都是按照人头预算后批拨下来的,多一个日圆都不行,除非他们接待工作人员自己掏。好在,我们这位老乡在日本多年,非常熟悉日本的规矩,没有丝毫不高兴。想想,如果是在俺们国内,人家早气跑了,大家也都会义愤填膺状,大骂“不近人情”啊!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杯清酒,几个小菜,谈笑风声。这是日本松下接待我们的一顿晚餐)
在国内,我们公务接待,加位子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边吃边加,吃完饭有时候人数翻番了。有些官员,像华威先生一样,夹着包一个晚上赶几个接待场子,嘴里忙啊忙啊地唠叨,一副为人民服务奔波又伤胃的公仆形象。


3,繁琐程序,一律简化
几次文化出访,我们访问过许多世界著名的文化新闻单位。人家的接待极其简单务实。不打标语,不搞迎送,不摆席卡,更不发表长篇大论的欢迎词之类。我参加过省部级的代表团,还有政治局委员率队的团队,自己也率过小团,但级别高低,接待程序差别不大。
在华盛顿的一次教育交流活动中,美国的教育部长要来会见我们代表团,并共进午餐。这么大的一个“领导”,若在我们这里,不知要做多少迎候工作。但我们看到,美国的部长大人带了一个助手,穿过马路,自己走过来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们所在的饭店离他的办公室比较近,所以他就徒步过来。部长到了之后,跟大家简短会面,然后一起吃自助餐,边吃边聊,中间不断自己去取饮料和点心,还给大家讲笑话。看上去,跟任何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
有一次在法新社,我们到了人家的会议室,一一握手后,主人落座后就翻开讲义夹子介绍我们要了解的情况,我们代表团的秘书连忙插话,希望介绍一下双方的领导。主人一口拒绝,说我们交流的目的是了解双方的事业,而不是领导;有可能合作的话,大家自然熟悉。
在著名的纽约电视台,主人就带我们看了看演播场所,边走边把电视台基本情况和运营方法,以及希望合作的方面,简明扼要地做了介绍,然后就直接与团里的电视台长交谈起来。在HBO,接待的公司负责人两句话就把他们的介绍说完了:我们是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大电影库的电视电影播出机构;我们目前着力在中国这样的一些传媒发展空间巨大的地区,争取落地。事后想想,太精辟了,有这两句还不够吗!
这样,我们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文化机构需要耗两个小时以上的。而且,时间越短,大家反而越认真,事前准备好问题,事中专心致志,不敢有半刻分神,否则没有机会“补习”,人家领导可不会跟你讲上半天,还要“最后,我强调三点。。。。。。”


4,一谈到钱,人家就烦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随手拍摄的大都会前的街舞

被访问的机构,当然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集团,应该说,“相当有钱啊”!但是,这些集团的话题,都是特色、合作与发展发面的,绝对不像我们有些文化单位,动辄一开口就说:我社我台去年产值已经达到X亿。。。甚至说,我单位有员工N千N百个。但中国的文化工作者喜欢听这个,相应在提问题时,也就更多钱长钱短的。有一次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团里的一个代表一连问了三个关于经费和收入的问题。接待我们的大都会秘书(人家秘书是一个实际职务,不是我们这里拎包写材料的差使)就打断他的话,请他“关心一下钱以外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文化机构,公益性的,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和收集文化,并向全人类进行有效的推广”。
这里面有个国情问题。我们的文化是官办文化,靠政府拨款。所以,没有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凡是靠要钱的事业,永远不可能成为壮大的事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除了政府保护性的投资,民间资本投注于文化的比例很大。他们认为文化尤其是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必要去算计靠他赢利。至于广播电视演艺报刊等,他们认为是娱乐产业,跟纯粹的文化还是区别对待好。但是,即便是这些娱乐产业集团,他们的兴趣点也不在帐面数字,美国在线的经营总裁告诉我们,他们关心的是业务核心,钱的问题是财务和证券的思考。我们不是这方面的团,所以不要“跑题”,关心一下传媒的“形式革命”。
我们这才意识到,从政府到每一个具体岗位,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5,越务实越尖锐,越受尊重
在国外交流,人家最怕我们开口就滔滔不绝,离题万里。他们尤其厌烦我们常说的那些客套话,尤其是我们习惯的,一见面就把对方吹捧一通,表示友好,讨别人高兴,也讨对方吹捧一下自己。可是,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假的,说多了更涉及人品问题。你务实一些,就事论事,单刀直入,他们会非常高兴。你如果能说到点子上,他们就会十分尊重你,友好自然就产生了。
一个亲历的事情,最能说明。
我有一次随江苏省新闻代表团访问时代华纳。出来接待我们的是时代华纳属下的时代周刊集团经营总监琳达女士,一个干练的金发中年女士。琳达女士用15分钟介绍了时代周刊的情况,然后告诉我们,余下的时间属于我们,我们可以把想要了解的问题说出来,她会尽力解释。团里有人提了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琳达的眼睛里马上流露出怀疑我们的目光————-要知道,外国人不会不明白,中国每年的成千上万的各种名目的公务代表团,虽然说是学习交流甚至谈判,但实际上许多不过是公费玩玩而已。我们这次的出访恰恰不是“旅游”的,仅在纽约的3天,就跑了亚洲中心、电视1台、说唱台等十几个机构,马不停蹄,我个人三天做了一万多字的记录,都是宝贵的文化产业运作资料,对后来我省进行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所以,我们团长见琳达的态度里的排斥,知道她误解我们。团长本身是一个专家型官员。见此情景,他对琳达说:我们是有目的来的,一是我们想了解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合并(当时这种新旧传媒合并惊动全世界,后来证明是不成功的),是一种物理性质的强强扭合,还是一种化学性质的资源组合与内容共享;二是我们想通过了解你们这样的大文化娱乐企业如何有效率运行,取得一些经验,对我省千人以上的文化企业进行改革借鉴。
这两个问题一出,傲气的琳达女士立即变的热情,两眼放光,站起身问我们团长的确切身份。她说,你所提的问题也是我们正面临的课题。她请示出去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她回到座位说,“我向集团总裁请示过了,他非常愿意派顾问和秘书,前来对此问题进行共同探讨。能否增加一项程序,时间正好是中午了,我们在自己的餐厅举办一个午餐会,双方展开会谈”。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时代周刊经营总监琳达女士想我们介绍时代华纳的情况)
这个临时动议的午餐会,时代集团用很短时间,准备了丰盛的西餐大餐,派了好几位高层,包括集团顾问、秘书、亚洲事务长官、经营总裁等一批行业专家,与我们交谈了两个多小时。这也是我参加的出访活动中,最受到礼遇的一次高规格接待。


对比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接待,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运行方式派生的公务活动的巨大差异。我们的公务接待,有时候太随意,什么人都参加,闹烘烘的;有时候太热情,以为排场大,花钱多,就能博得客人好感,其实未必;有时候辞令太空洞,接待者没有认真研究人家的来意,空说一通,不解决问题,完全成为走过场;更不排除有些人借公务接待活动搞腐败,谋私利。。。。。。一对比,真是问题和感慨太多、太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4 14:19 , Processed in 1.3060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