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7|回复: 0

稳增长是中三角的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3 16: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中国拿什么“稳增长”?当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地产红利、出口红利,慢慢地成色不足;当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与消费,慢慢地脚力蹒跚;当三大传统宏调手段——调准、调息、联系汇率,无助于优化结构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增色、加油与升级呢?
  
  围绕此等大计,近期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以及国家部委纷纷组团开赴各地,进行密集“调研”。概括起来大致兵分三路:
  
  一路针对对外贸易。比如,6月以来,商务部以及中央对外贸形势调研组频频往山东、广东调研外贸形势。第二路针对基建,比如6月7日至8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山东、河北调研铁路建设。以上两路人马走的可算是老套路,而比较耐人寻味的是第三路。5月18日至20日,温家宝总理在武汉调研并主持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温总理25日至27日到湖南省湘西调研。与此同时,5月底6月初全国人大调研组集中造访湖南;全国政协先后多次在湖南与安徽展开调研;国务院第六督查组也展开湖南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的专项督查。如此密集的调研,集中在湖南湖北这一片被人称之为“中三角”的地方,不由不让人浮想联翩。
  
  放眼目前中国经济的大格局,房地产是中央三令五申要调下来的,“支柱”要靠边站了。但出口不会调下去,基建不会调下去,否则,中国的钢铁水泥那么大的产能,难不成全运到南海去围岛礁、修工事?所以外贸与基建必不可少。不过,外贸是一种双向贸易,主动权不能完全掌控,只能尽力而为。而基础建设是完全可自主进行的,铁路、水利、公路、机场、城市设施,都可以科学规划、有序进行。沿海地区基础建设已相对成熟,但中部地区却仍大有可为。
  
  所以“中三角”崛起乃是大势所趋。一是顺天时,改革开放30年来,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发达地区的外贸型经济长期繁荣发展,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转型迫在眉睫,增长速度必然要慢下来。沿海慢下来了,内地就要冲上去;二是顺地利,沿海产业的转移,总不至于跳过中部而直接落地西部吧?中三角是近水楼台;三是顺人和,中三角人才荟萃、交通发达,商贾云集,就等着有神仙们带着“点金指”过来了。如今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太平衡,调结构首先就应该是要平衡地区发展,所以中央如将发展重心略微向中三角倾斜,也是一种战略优选。
  
  以笔者愚见,稳增长、保质量、调结构是全局之需,但具体到地方会各有侧重。沿海地区会以控速度、促转型为主,中部地区可能会以抓机遇、促发展为主。在“稳增长”这盘大棋中,很可能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群有望承接更多投资项目,尤其是基建方面的项目。这是历史的机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2 18:33 , Processed in 1.30196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