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寒假所剩无几了 过了个长假 孩子们有点疲惫散漫 怎样才能把孩子 从这种状态里拉出来 收拾心情,调整状态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别着急! 这里有 教师、家长、学生的 开学“收心”指南 赶紧收藏用起来 ↓↓↓
教师必读指南 
01 以身作则,率先“收心” 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精神抖擞,给同学们做榜样。教师自身要“收心”,率先从假期状态中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告别“开学综合症”,在新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02 检查作业促“收心” 大部分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假期作业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有总结。否则,一些学生将养成应付假期作业的习惯。
开学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作业一一批阅,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要求学生将错题逐一更正,这不仅使学生纠正了错误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能使学生潜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03 精彩课堂引“收心” 开学初,教师课堂教学最为关键,教师要精心备课,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家长必读指南

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
临近开学,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1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开学前,要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 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 鼓励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订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学生必读指南 
对于学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更好地跟上新学期进程。
因此,学生只有做收心主动践行者,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试试从四个方面主动收心。
1 调节生物钟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使用电子产品而熬夜,晚睡晚起,导致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三天,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 2 备齐学习用具 开学前,要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具。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要自己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3 转移注意力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直至开学前仍对电视节目和游戏意犹未尽。此时,要学会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作业完成后,可以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学期知识,读读书,以此进行开学前的热身。 4 温故而知新 要“温故知新”,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 
总之 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是正常现象 只要努力地调整 再配合家长机智地引导 老师科学地施教 就可以尽快“收心” 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