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约定会如期而至 2023年12月22日 癸卯年农历十一月初十 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之一 ——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故曰“冬至” “至”有极致的意思。 冰益壮,地始坼, 冬至标志着隆冬时节真的到来。

五千年文化传承,形成了华夏文明,文明涵盖内容万千,分解出独特的中国传统色,每个中国传统色独立又交织在一起,魅力无限。而中国传统颜色的命名,不仅传达了最真实的自然之美,还从字里行间揉捻出细腻的温柔。那么作为一年中寒冷时节的开始——冬至,属于它的美丽和魅力色彩又是什么呢?
中国传统色

冬至”颜色:银红、莲红、紫梅、紫矿
冬至食俗
过节离不开吃。关于冬至日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
吃饺子、吃馄饨
在冬至来临之际,二(7)中队的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包饺子、包馄饨过冬至节,增进大家的亲密联系和互相交流,送上节日的问候,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 
通过亲自包饺子、包馄饨,让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动手的能力、学习能力; 





感受节日气氛,发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 
吃汤圆、喝米酒汤、 煮赤豆糯米饭、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二(7)班的小星辰们也开始“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计划,养好身体,厚积薄发,储备更多的身体能量,奋发努力,好好学习。 




承之“莲红”

出自莲花之红色。茧丝有黄白之分,宋应星特别嘱咐,染莲花、桃红、银红、水红这些娇嫩的颜色时应选用白丝,切不可选用黄茧丝。
节气养生
中医认为“气始于冬至”,因此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吃火锅,冬日进补
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冬至有吃羊肉的习俗,冬至节气喝羊肉汤喻意着平安喜乐。羊肉肉质嫩滑,含有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羊肉性温而不腻,温性而不燥,具备暖中祛寒、温补气补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挡风寒,又可滋补身子,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冬日的温暖。 


转而“紫梅”

一剪寒梅,再度春风,“东园紫梅初破蕊,北涧渌水方通流”王维《早春行》咏“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李洪《伯封书中叙去岁七夕之乐因寄》咏“料想紫梅溪上客,也应回首一看云”。
冬至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又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绘画感冬至
二(7)班的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精美的画笔,用心描绘心目中冬天的景象,抒发浓浓的冬日温情和对冬天美好的祝福。 








二候糜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鹿属阳,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而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吟诵抒冬意
二(7)班的孩子们通过吟诵“九九歌”、“二十四节气歌”、“冬至诵读美文”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冬日的严寒是为了孕育下一个春天,挺过严寒冬日,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已经暗暗流动并且温热。
手工表冬情
二(7)班的小星辰们个个都是手工小达人,他们发动自己充满创意的想法,用自己的巧手制作出关于冬至的精美手工,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与节气相融合,从生活出发,与季节应知,感受四季变幻的美妙美好。 








合乎“紫矿”

中国画传统颜料色。紫胶虫的雌虫分泌胶质物,呈紫红琥珀色,以之制取的胭脂称“棉胭脂”。苏敬《新修本草》载“紫矿,紫色如胶……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如蜂造蜜。 “婆娑碧叶斗霜寒,土掩精灵蓄毓丹。赛过人参安五脏,补中益气壮阳元。”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节奏,也是大自然母亲给我们的馈赠。 
冰糖葫芦
吃冰糖葫芦最好的季节是冬天,秋天采摘的山楂经过时间的沉淀祛除了苦涩,留下了清香,是做冰糖葫芦最好的时节。冰糖葫芦的制作,让孩子们既动脑又动手,制作美食,让寒冷的冬天不再那么冷清,多了一丝甜滋滋的感觉。




“数九”过寒冬,“数九”从每天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念风起,一念冬至。值此冬至,山河伴月。二(7)班的小星辰们通过冬至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不仅了解并认同了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同时也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