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47|回复: 0

平桥区三小语文古诗词专项研讨活动暨第九届优质课大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5 15: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南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
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
千回百转,千淘万漉,
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
它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
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
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
并使世界也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2023年11月28日平桥区三小举办语文古诗词专项研讨活动暨第九届优质课大赛,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至区三小,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诗词传古韵






一年级朱倩老师执教的《画》是一则五言谜语诗,她在设计这节课里注意了水墨画与谜语诗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画衬诗,以诗解画,课前准备画中描述的山、水、花、鸟图片,精心编排了儿童舞蹈“画”,为学生理解古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节课学生始终参与其中,或识字,或读诗,都能做到自然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图文对应,妙趣横生,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何丹萍老师展示的课例是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她首先创设了“看图积累学过的古诗词”诵读活动情境导入,板书课题后,借助字源理解“宿”字字义,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诵读古诗。借助插图,抓住关键字“危”、“高”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再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描述的山寺楼之高,感受大诗人李白大胆奇特丰富的想象。







教学“手可摘星辰”时,学生边做伸手摘星的动作边朗读,兴趣盎然。教师在这堂课中和学生情感的交融,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诗句想象之美,达成了语文要素的落实,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她还搭建了多种学习支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诗人同频共振,实现了从浅层的读到深层的悟,最后的吟唱诗歌,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余仙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望天门山》。着一字全盘皆活,余老师引导学生将诗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自主读诗中标出诗中的景物,边交流反馈,串联景物,边以一手线条流畅、山水清明的简笔画勾勒诗中的画面,让诗中的画面鲜活、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为进一步见诗境、悟意境打下基础。然后紧扣诗眼(即“断、开、流、回、来、出”这些动词),感悟景物的特点,最后在音乐和语言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化为流动的意境,体会静山中的动态之美,品诗句中的意味,诗人想象的精妙。







适时让孩子表演“断 开”动作,演绎楚江水势湍急,激流回旋。给出了一段天门山、楚江实景视频,映证诗中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门山的雄奇险峻,楚江的浩荡壮阔,与作者产生共情,由衷赞美与热爱祖国的壮美山河!





四年级黄玲老师的《出塞》一课,突破了传统古诗词教学局限于朗读、讲解内容、分析情感的泥淖,以《出塞》这首诗为中心,对字词进行解析,在研讨古诗的过程中,黄老师补充了李广的资料,边疆的战争画面,引导孩子走近历史,走近诗人的内心,孩子们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诗人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适时穿插其他边塞诗的讲解和文化层面的解读,建立起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文学空间,使学生接受了边塞文学的洗礼,对边塞诗形成了整体性的认识,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家国情怀,实现了文字、文学与文化的融合。





鲁曼老师以家国情怀为主旨,将南宋流离激荡的岁月推送到大家眼前。一首《题临安邸》,通过鲁老师的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在看中感悟,在读中感悟,学生们理解了诗人林升的心境,在学中感悟家国情怀。







一“醉”—“醒”,是教学的冲突点,更是孩子们从表面的诗句走进真实历史的点。鲁老师借助两宋疆域图以及动态《清明上河图》、达官贵人和遗民、杭州和汴州两组对比来加深诗意理解,让孩子们了解时代背景,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节课还做到了语文与地理、历史的跨学科融合,更能让孩子们体会诗人心中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从一个字到一首詩,再到一种爱国的情怀,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和思想的穿越,完成对诗歌意蕴的自我领悟。





李娟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李老师把知文意、悟情感巧妙融合,整堂课上她就是学生的知音,懂得学习文言文的难点,适时点拨,学生对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完美转换。







文章不厌百回读,纵情吟诵识知音。配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声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感受伯牙的情操和志向,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根植在学生心中。结尾设计资料袋,使学生明白中国文坛与知音相关的古诗词、故事数不胜数,很多经典流传至今,感受知音文化的传承,让祖国灿烂文化的精髓得以流淌和弘扬。







教师们认真聆听,及时做笔记,不断体验、感悟古诗词之美,感悟语文教学带来的惊喜。

教研促成长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评课环节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品古文韵味,探文言教法。



杨丽主任对六位上课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依次点评。而后她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讲解,并分析了古诗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策略。经典古诗文字句凝练,音韵优美,词汇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虽经历沧桑,却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她表示,希望可以通过诵读、积累、运用古诗文,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培养我们区三小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最后,张照强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这样一场有思考、重质量的展示活动,如一束指引之光,照亮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校老师们定会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引领学生走向更高效的课堂!



这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热爱与情怀还在传递,它激发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语文是生活中的艺术,
亦是艺术中的生活。
我们区三小的老师们
将继续躬身实践,
且行且思,且教且研,
探古韵之风,开诗意之花!


图文编辑:陈瑞 陈玉洁
责 编:杨丽
总 编:张照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信阳网 ( 豫ICP备11020369号-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

GMT+8, 2025-7-25 23:41 , Processed in 1.3495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ywcms! X3.4

© 2001-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