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我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工作,信阳市教育体育局组织开展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申报、撰写培训、修改、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9个优秀案例,其中管理类17个、实践类22个。 为进一步分享优秀成果,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信阳市教育体育局通过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河南朱莉专家团队工作室”对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分批展播,供各县区学习参考。 本期推出第十四期《应用智慧教育平台 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应用智慧教育平台 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01 案例描述
罗山县潘新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辖区7所小学(地处街镇的中心校本部、5所村级小学及1所教学点),4所公民办幼儿园(1所公办园、3所民办园),小学在校生1386人,学前人数373人,45个教学班(不含幼儿园),共有教职员工150人,其中专任教师148人。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以来,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大大改观,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师备课、自主研修成为常态,很好的辅助了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广泛实践运用双师课堂上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薄弱学科没有专业教师的难题,助力学科优秀教师的培养;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资源,课后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大屏系统的建成,丰富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探索出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的新形式,解决校本教研的实际问题;初步构建起基于平台资源应用的数字化支持下的学校校本课程;通过五个层面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学校实际的应用模式;学生获得更全面发展,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与特长展示有了空间和资源,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提升了家长对乡村学校教育的信心。
02 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我校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是薄弱学科,缺乏专业教师,部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课后服务开展比较困难。在农村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校教育薄弱,近年来乡村生源不断流失,乡村学校逐渐失去教育质量竞争力。提振父老乡亲对农村学校教育的信心,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当前农村教育的重要任务。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有助于改变学校面临的困难,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引领师生先将平台用起来,逐步使平台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强大助力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 03 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用起来、找方向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推广 1.成立了以中心校校长郭益民同志担任组长的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由中心校语文教研员熊家明负责具体落实和实施,制定了工作方案,做好本单位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工作。结合实际,为更好的开展平台的应用推广,在组织领导方面我们有两条线,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体的领导小组,以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为平台运用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成立了以业务主任为主体的应用小组,利用中心校的业务团队开展具体的应用工作。 2.做好了平台的推广宣传,让全校师生、家长认识平台、熟悉平台、使用平台,全面了解国家平台资源结构、专业水准、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高了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努力营造了全员应用、全方位推广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管理体系,完善硬件建设 1.激活了各学校的管理员账号,各小学有专人负责智慧教育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构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班级群。抓住上学年中疫情停课不停学的契机,按照要求完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全员注册,并动员家长注册,各小学班级全部创建了班级群,完成率达到了规定要求。 上学年疫情期间,我校停课不停学,将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作为了网课学习内容,开展线上教学,很多老师都运用了平台的作业功能开展作业活动和辅导答疑活动。 3.完善硬件建设 (1)智慧教育平台作为软件应用,需要硬件支撑,目前全镇小学硬件建设方面中心校本部基本实现了班班通,各小学都实现了校园网络覆盖,能够保证平台资源的应用; (2)在中心校郭益民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平台应用试点校资金,中心校配套了大部分资金,于上学期开学初建成多媒体大屏系统,搭建了我校对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运用的一个重要阵地平台。 (三)组建实践团队,落实应用培训 从各学校遴选骨干教师组建了潘新中心校智慧教育平台第一批实践运用团队,中心本部选择四个运用场景开展应用,各村级小学选择两个运用场景进行运用。 组织全体教师和骨干团队参加了国家、省级线上培训,市级线上线下培训,召开了潘新中心校智慧教育平台第一批实践运用团队的集中培训会。 
图一 潘新中心校智慧教育平台第一批实践运用团队合照 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了教师研修和教材培训,认真完成了智慧教育平台暑假、寒假教师网络研修、心理健康教师研修等相关培训。 (四)构建应用思路,开展五层运用 1.第一个层面中心校教研员牵头,将平台运用与教研相结合,做好引领应用:语文学科教研员推进智慧教育平台校本教研的运用,已经建成了潘新中心校智慧教育平台校本教研群,利用平台优势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时效性问题;数学教研员田雪娜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平台推广运用;英语教研员徐宏利从少先队工作、德育、艺术等方向开展运用;中心校本部校长潘婷、政教主任张淼鑫从家校结合方面开展平台的实践运用;中心校教研室开展了双师课堂主题教研,引领实践团队成员和教师开展双师课堂的教学实践。 


图二 学校利用平台开展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 着力探索实践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校本教研的应用:一是在智慧教研平台创建了校本教研群,以平台的教研功能作为引流,逐步引领全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常态使用智慧中小学平台;二是探索实践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的新形式,解决校本教研的时效性问题。 我们以中心校本部为试点,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新流程:教研组长发布通知——教师调课观课——网上研讨——教研组长小结。我们尝试将研讨环节转移到教研群空间,教师观课后,就自己的空余时间,将研讨交流通过语音或文本的形式发到教研群,大家开展教学研讨交流,从而解决教研时效性问题,作为集中教研的有力补充,从实践中验证可行。 2.第二个层面落实师生个人运用: 一是引领教师结合平台资源做好自主学习、备课、研修等常规运用;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开展预习、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图三 师生层面——团队成员积极实践应用 3.第三个层面班级运用:引导各班级积极利用平台的资源,开展双减、课后服务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图四 班级运用—中心校本部课后服务 
图五 各小学的运用呈现 4.第四个层面:利用中心校大屏系统开展集中授课和特色课程。 

图六 主题教育活动&课后服务&双减活动-潘新中心校本部 利用建成的多媒体大屏系统,作为我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集中大课、数字化支持的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目前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师生反响很好,设备使用率非常高。 5.第五个层面:整校推进,落实村小学校实践运用 
图七 村小学校实践运用汇报-潘新小学-马丽 第二阶段:深应用、成特色 继续开展五层运用,着力加强场景运用的专题研究,对于构建的多个方向,深入推进研究实践,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案例成果。 1.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完善班级群 
图八 潘新中心校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会 (1)平台应用继续与教研相结合。新学年组织各小学业务主任,召开了潘新中心校2023年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应用工作会,对本学年的平台应用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2)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和班级建设。疫情网课之后,平台的班级入班率普遍下降,在新学期中,进一步加强平台管理,完善了班级群,这是我校推行自主学习预习,作业活动、辅导答疑的基础。 2.利用平台推行自主学习预习 利用平台推行自主学习预习,是我校本期重点努力的应用方向,也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图九 开展学生自主学习预习 3.重点开展双师课堂的常态应用 与教研相结合,开展双师课堂的专题研讨,推进各个学科双师课堂教学常态应用,破解薄弱学科的专业教师紧缺现状。 (1)组织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培训 组织全镇各小学语数教研组长、团队成员,举行了双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培训会,会上观摩了双师课堂示范课,让大家直观感受了双师课堂教学的课堂样式和特点。 
图十 双师课堂教学培训 开展了《双师课堂教学探究》主题培训,教研员熊家明就双师课堂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何开展双师课堂教学作了指导,现场打开平台演示双师课堂授课的方法和功能,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双师课堂快速定位方法和无网络环境上课下载平台资源的方法,组织大家通过观摩案例学习平台H5播放器授课多样的功能应用点。 (2)实践探索出双师课堂教学快速定位跳转视频技巧,解决双师课堂教学中快速定位跳转视频的问题。 
图十一 探索双师课堂教学定位跳转视频技巧 (3)探索解决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视频下载的问题,在村小学校没有网络环境下,提供了通过下载国家智慧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开展双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4)针对双师课堂常态课教学的应用开展了校本教研研讨。 
图十二 双师课堂教学校本主题教研 (5)在全校开展了不同学科广泛的双师课堂教学实践 
图十三 广泛的双师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4.继续推进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的实践 着力探索实践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校本教研,上期在中心本部作了试点,本期进行了全校推广应用。 
图十四 应用平台开展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 5.加强课程规划,做好课程设计 (1)构建数字化支持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或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应用与实用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数字化支持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打造学校特色。 

图十五 潘新中心校数字化校本课程创建指南 在新学年提前筹备,要求各学校在课后服务中调出一节全校校本课程课,对这节课作统一安排,构建和设计了《潘新中心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数字化校本课程创建指南》,各学校参考中心校的校本课程创建指南,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课程资源,整合地方课程,打造数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内容涉及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教育、少先队、德育、剪纸、书法、阅读、家校结合、科普教育、研学之旅等多方面内容,课程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分学段和年级来设计,本期中心校本部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开课,各村小结合实践开展了一级或两级课程。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分班上课和集中大课相结合。目前在数字化的校本课程创建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图十六 潘新中心校本部正在运行实施的校本课程表 (2)利用建成的多媒体大屏系统,开展集中大课活动。 在午餐期间,中心校本部有100多名学生在学校就餐,学校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应用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编排了午间大屏投放课程表,开展相关教育;还编排了学期集中大课课程表,开展集中大课活动。双节期间我校开展了一次“喜迎双节平安团员主题大课活动,通过月满桂香迎中秋、国富明强庆国庆、家国团员讲平安三个板块,结合平台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也是我校数字化校本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图十七 潘新中心校主题大课课程表 (3)学校社团对接平台资源 

图十八 学校舞蹈社团和皮影艺术社团资源应用 学校目前开设有舞蹈社团、向阳花美术社团、品格教育社团、计算机社团、书法社团、体育社团等社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室、少先队德育阵地,学校社团都能够对接平台资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助力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 
图十九 三位一体校本课程构建体系 通过班级数字化校本课程、大屏集中授课大课课程、与资源相结合的社团活动,初步形成富有校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目标是落实课后服务场景的深入应用。 6.整校推进,整体推进平台常态运用 中心校及各村小结合各应用场景,继续做好五个层面的实践运用。 
图二十 各小学开设实施的校本课程表 
图二十一 潘新镇徐寨小学仙桥小学第二阶段平台应用 
图二十二 第二阶段应用小结 在第二阶段的应用中,教师备课、教师研修已形成一种应用常态,本阶段我校的重点应用方向在主题教研、双师课堂和课后服务,自主学习是努力去达成的应用方向。 04 案例创新点
1.探索了一条符合农村校域实际的应用思路,努力做好五个层面分级运用; 2.将平台运用与教研相结合,教研员牵头,充分利用学校业务团队和教研体系,开展平台的实践应用; 3.注重了整校推进,组建了平台应用实践团队,培养了一批应用骨干和种子选手,切实开展应用工作; 4.探索以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校本教研的应用,实践探索出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的新形式; 5.构建和设计了《潘新中心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数字化校本课程创建指南》; 6、平台整校推进常态运用。 05 第三阶段目标
我校的努力目标是构建出智慧平台应用和课堂教学、主题教研、课后服务、自主学习、德育工作、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六结合”应用模式。第三阶段我校将在巩固第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在自主学习、家校交流方面作深入的应用和实践。 下一阶段我校将依照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持续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逐步生成富有校域特色的成果,做好成果转化和资料的整理,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