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对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做了一个模型假设:1)初婚年龄仍然在缓慢的推迟,直到某一个水平;2)终身未婚率缓慢升高,直到某一个水平;3)结婚的意愿缓慢降低,直到某一个水平;4)一胎的比例到一定程度基本不变。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表
将得出两个结果: 2023 ~ 2035年:出生人口进一步下降到~500万左右。预计2035年人口仍保持着13亿的规模,约减少7.7%。 2035 ~ 2050年:出生人口稳定在500万左右。预计2050年人口仍有11亿的规模,约减少21.4%。 更有专家预测,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减少至6亿。(已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人口减少,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房产过剩。一方面购房需求逐年递减;一方面流入二手房市场的存量房越来越多。最终,商品房逐渐失去流通价值。 其实商品房失去流通价值,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作为刚需,本来就是用来住的,不论增值还是贬值都不影响。然而,问题并非简单如此。 站在市场角度,购房需求减少,挂牌二手房数量增多,则新房供应量将加速减少,意味着城建的速度也要大幅下降,城市规划建设的政策也将做出调整!
未来的信阳:原来规划设计2035年建成的新区,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建成,或者最终也无法建成;原来定版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将不得不做出调整,将信阳市中心城区有限的人口增量安置到相对中心的区域。 即,未来的信阳,有的新区将可能“烂尾”。 许多网友一直没有搞懂城市建设的逻辑,以为只要规划了新区,未来就肯定能建成,配套肯定也会完善。其实规划的“新区”与“期房”一样,都需要“人”对他认可,并选购,然而一但没有那么多认可的人时,那么新区也就“填不满”了,配套也是跟人数做的配比规划,新区入住人数不足,相应规划配套也就难以落实。 也许2035年,一些信阳网友的梦就要碎了! (来源:今日头条 溯源论)
|